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启微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44544
丛书系列:启微书系
图书标签:
  • 王汎森
  • 思想史
  • 学术随笔
  • 历史
  • 知识分子
  • 中国史
  • 近代史
  • 王汎森著作集
  • 天才
  • 群体性
  • 创新
  • 教育
  • 心理学
  • 社会学
  • 历史
  • 科学
  • 文化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结集,共可分为四部分。一是作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感想,对学术界动向特别是历史研究领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这被作者以“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为总结,并作为本书的书名。二是演讲稿《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和《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了他认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注意什么。三是作者对自己的几位老师,包括余英时、牟复礼、杜希德等的回忆文章。四是作者几次接受访谈的记录。

---------------------------------------------------------------------------------------

【编辑推荐】

如果没有人文,我们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每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价值竞逐的状态。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一,恐怕就是动物不需要历史感,而人类需要。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云林人。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目前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到现代的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研究。

目录信息

人文学科的危机
——关于高等教育“指标化运动”的思考
本土思想资源与西方理论
没有地图的旅程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我读韦伯的历程
现在历史是什么?
——关于西方史学的新趋势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
历史领地的流变
如何透过历史向古人学习
龚自珍的《尊史》篇
重访历史:寻找“执拗的低音”(与葛兆光对谈)
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
人文的优先性
重构人文价值与多元文化
知识分子的没落?
文化多样性
书的危机
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见的哈佛
学术事业中的“政务官”与“事务官”
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
余英时印象
追忆余国藩先生
回忆牟复礼先生
记杜希德教授
回忆马里厄斯·约翰逊(Marius Jansen)老师
学术需要时间和自由
思想史内外
治学漫谈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原本想取名《人文科学的危机》,着实切中本书要义,中二编辑偏要取个《天才为何成群结队而来》的名字,一开始差点以为是教育书籍而错过…… 虽然大多数所选文章只是媒体或演讲里的一鳞半爪,但是仍能窥见中王汎森的治学态度和历史见解,最喜欢的是论述当代史学危机来自于文...  

评分

评分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一书中所提及的人文学科的几种危机表现: 一、书的危机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指标化。王汎森先生提到,“台湾的人文社会科学正逐渐从‘书的文化’转变成‘论文的文化’。”这种“论文文化”是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领域的“指标化运动”息息相关着。如果我们回...  

评分

王汎森先生这本小册子所收录的文章,大部分都在各公号内传播了多年。很多已成为经典,如《如果让我再做一次研究生》。如今结集,还是买了一本,又重读了一遍。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个中原因,我想在其《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一文中有很好解释,他说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评分

作者原本想取名《人文科学的危机》,着实切中本书要义,中二编辑偏要取个《天才为何成群结队而来》的名字,一开始差点以为是教育书籍而错过…… 虽然大多数所选文章只是媒体或演讲里的一鳞半爪,但是仍能窥见中王汎森的治学态度和历史见解,最喜欢的是论述当代史学危机来自于文...  

用户评价

评分

没啥干货,大量内容只是随口闲谈。我被书的塑料封皮骗了,买之前没法翻看内容。一言以蔽之,干货才是书的良心。

评分

王汎森,中研院院士。本书其实是随笔集,内容涵盖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的发展走向,自己求学和研究的历程,以及对于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思考。这些文章,不止是他撰写的,还有他的演讲和访谈,从内容形式来说还是比较多元的。当然,这些文章因为篇幅有限,不可能像是论著一样展开讨论,但是从内容和观点来说,其实已经比较丰富了。从阅读角度来看,因为照顾题材,王汎森不可能就专门的议题展开讨论,而是往往点到即止,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抛出即可,而不是深入加以论证。从这种文章中,能看到他的观点,这些观点未必是论证过的,所以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小心。但是,我还是喜欢读这种文章,毕竟比较轻松,而且想法有对有错,交流起来也更方便。如果是研究论著,就往往是演讲一样,容不得插嘴,更没有交流了。天才为何成群结队,因为要革命啊。

评分

王汎森先生对当下人文学科发展的看法、对研究生学习的建议以及对几位老师的回忆。

评分

钱门一脉,还是最喜欢严耕望。余英时及其徒子徒孙,多有“师”名,眼光好,但缺了些醇厚。而且收录文章的吃相,着实令我不喜,尤其是那位桃李满天下的“海外汉学第一人”。

评分

还算有意思,读起来很轻松。其中有两点印象很深,一是王汎森说到他在服兵役的时候,碰到很多老军人,他们都认为有学术的人可以担当重任,伟大的军事领导必须是学者,而西方就没有这样的观念。二是中国的老先生比较看重学生的“底子”,比较在意一个人在多少岁前要读完十三经、四史,讲究读书要有顺序,而西方学者更看重是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否能解决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