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博士最为推崇的“西方第一中国通”,邓小平赞誉“为中美建交作出了巨大贡献“”
★ 华夏文明4000年连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洞若观火,晚清-明国-新中国风云变幻的时代把脉人。
★ 原名《中国:传统与变迁》,费正清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堪称西方汉学领域的第一通史。
★ 其冷静态度和独特角度,又令本书对当下中国社会充满警醒与启发意义。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
网上可以找到新一代哈佛汉学家的代表人物包弼德(Peter Bol)教授讲授的这门课(HIST E-1825)的完整视频。我刚看了2课,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对于中国历史的一些所谓常识。强烈推荐给像我这样有限的历史知识都来自官方渠道的中国人。 看视频的时候产生一个感慨:十八、九岁的年轻...
评分书我还没读完,但读到哪记到哪,否则这么厚一本读完肯定都忘记了该记啥。 在第一章的中国传统概述里,费生论及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而传统的伦理体系是指向家庭的。关于这两点,费生只概括了结论,甚至提供了充足的论点,却没有论证过程,没有总结其成因和衍变...
评分身为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中华文明是何等灿烂辉煌,中国文明是博大悠远,于是小时候的我们莫名得就有了一种身在这片土地的幸运感,并对中国之外的人没有这些机会而满怀同情。但时间本身是个讽刺大师,让我们随着长大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国家其实落后而又贫穷,自大而又喜...
评分还没有读完这本书。 读这本书时,感觉和以往读过的任何中国史感觉都不同。老费站在太平洋对岸,站在中国传统文明的对岸,站在上下5000年辉煌、屈辱、繁荣、衰败、开放、保守、稳定、动荡不一而足的历史对岸,竭其所能,完成了这部对中国历史的概览。 一个西方的学者,以西方人...
评分因为作者研究方向的原因吧,作者对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写了很多,相当于整本书的一边,古代史只占一半。 对于晚清,近现代史上外教在中国的传教几次写起。 一些观点很有意思,中国的学者没有过的观点。不能说完全是谬误,只是启示我们多一个角度去思考。
编辑,心粗得可以通大便了。硬伤太多,估计不是文史爱好者。虽然是写给美国人看的,比较简略,但也甩马派渣渣好几条街啊。晚上贴笔记
评分给4星的原因是排版有太多错误,据说编辑已经离职。本书很好的勾勒出了中国史的全貌,没有在不必要的细节上过多纠缠,前后因果交代的也比较清楚。在对美国和中国历史中的交恶过程中看不出有任何偏袒,显示了作者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推荐。
评分本书原名《中国:传统与变迁》,让译者改名为《费正清中国史》我看不太可能,大概终是编者独(出心)裁为了畅销和声名做的考虑而改。短评中有些人认为所述内容不出于高中历史教材者,大抵是并未精读以及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来观照吧。如第508页提到“中国欲以人数上的优势以统一整个朝鲜时,这一努力受到联合国军队的火力压制”,似乎教材上并不会将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不分黑白”。类似的又如大清在其半殖民国朝鲜和越南的强势态度招致的民族主义以及国际纠纷,好像也并不符合高中历史的意识形态。其实费正清作为老美来写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头号中国通的名头是有点夸张,然而被国人史书有意无意忽略的地方自然是最值得细读与考究的地方。除了意识形态之外,又可发现费氏对来华传教以及中西外交的重视,而国共对传统好的不学学坏的也是亮点
评分写通史和专史都不易,本册偏向于片段式,近现代的篇幅较多。
评分变迁是传统的前景,传统是变迁的归宿。传统本身意味着变迁,或者说变迁本身构成了传统。 植根于中国土壤的中国人民将在他们的历史传统下继续他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