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博士最为推崇的“西方第一中国通”,邓小平赞誉“为中美建交作出了巨大贡献“”
★ 华夏文明4000年连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洞若观火,晚清-明国-新中国风云变幻的时代把脉人。
★ 原名《中国:传统与变迁》,费正清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堪称西方汉学领域的第一通史。
★ 其冷静态度和独特角度,又令本书对当下中国社会充满警醒与启发意义。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
因为作者研究方向的原因吧,作者对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写了很多,相当于整本书的一边,古代史只占一半。 对于晚清,近现代史上外教在中国的传教几次写起。 一些观点很有意思,中国的学者没有过的观点。不能说完全是谬误,只是启示我们多一个角度去思考。
评分还没有读完这本书。 读这本书时,感觉和以往读过的任何中国史感觉都不同。老费站在太平洋对岸,站在中国传统文明的对岸,站在上下5000年辉煌、屈辱、繁荣、衰败、开放、保守、稳定、动荡不一而足的历史对岸,竭其所能,完成了这部对中国历史的概览。 一个西方的学者,以西方人...
评分1.同李约瑟、黄仁宇一样采用“大历史”的视角,将中国历史分为秦汉第一帝国、隋唐第二帝国和元明清第三帝国,同这三段帝国之间的纷争构成了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但我认为这样的划分方法对于研究政治史或者“大历史”是可以的,但对于经济史、科学史,特别是思想史/哲学史,...
评分16年底,四川大学历史学院邀请了美国费正清研究院主任来校开一个台湾与国共的讲座,出于对话题的好奇和对费正清研究所的名气,自己专门去川大江安校区,全场座无虚席。作为美国的智库,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院名气自不必说,费正清这名字不知道听了多少回,而老人家的书却还是第...
评分p15 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在儒家所说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有三种属于亲属关系。中国的伦理体系并不指向上帝或国家,而是以家庭为其中心的。 p33 中国上古政治集权的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商朝统治者很有可能是通过垄断青铜...
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观看中国历史 这书的编辑非常不负责 错漏之处不忍直视
评分一半
评分本书原名《中国:传统与变迁》,让译者改名为《费正清中国史》我看不太可能,大概终是编者独(出心)裁为了畅销和声名做的考虑而改。短评中有些人认为所述内容不出于高中历史教材者,大抵是并未精读以及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来观照吧。如第508页提到“中国欲以人数上的优势以统一整个朝鲜时,这一努力受到联合国军队的火力压制”,似乎教材上并不会将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不分黑白”。类似的又如大清在其半殖民国朝鲜和越南的强势态度招致的民族主义以及国际纠纷,好像也并不符合高中历史的意识形态。其实费正清作为老美来写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头号中国通的名头是有点夸张,然而被国人史书有意无意忽略的地方自然是最值得细读与考究的地方。除了意识形态之外,又可发现费氏对来华传教以及中西外交的重视,而国共对传统好的不学学坏的也是亮点
评分原名好像叫《中国新史》看起来确实是提纲挈领
评分传统中国史有两大特点:明君昏君引导历史走向 还有厚古薄今的传统 此书颇有不同 作者从体制上分析总结出中国朝代"保质期"论 同时将重点着墨于近代中国史 相比于怀念过去更加看重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