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财力几乎尽耗于此,作者在试图追寻洪秀全心中的宗教热情时,也在思索:有些人坚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极少计算后果,而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大苦痛?对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人们并不陌生,学术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述。史景迁并无意于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而是想通过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历史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小时候经常会唱一首歌叫做幸福在哪里。现在回想起来,这首歌的歌词和曲调其实很是很朗朗上口的,但是在我生命里的很长时间,我都觉得它很怪异,觉得它有些太过于口号化,或者说,我对号召性的话语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心理其实有些自闭,但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不会轻信一...
评分本书作者史景迁是海外中国史大家。原书是英文,译者是其中国博士研究生。翻译的相当不错,不说的话看不出来是翻译作品。 全书基本是以学术的习惯来写,每一段历史都来自可信的史料。但是作者、译者文笔相当好,读起来还是很轻松。 作者笔下的太平天国与常见的资料中的叙述有...
评分高级评论员:无脸狗2011-11-09 03:15:04 心情指数:伤感阅读场所:书桌旁 一个名字很中国的老外,用一点一点的史料,完整的拼出了整个太平天国的大致图样。去掉了阶级定性的所谓农民革命的光环,剩下的只是一个略显荒诞,新瓶装旧酒的故事。这段离我们不算太远的历史,越看越觉...
评分史景迁是个外国人(废话),外国人写太平天国史本来是让我心情疑虑的,中国史,特别是近代史由一个完全不是本国人的人来研究,他的文献 还大多是外文文献,可能么?有基础么? 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个视角是独特而有意义的:一来太平天国的立国宗旨其实是变形、异...
作者真是优秀的历史叙述者,本书更有一种“非虚构写作”的迷人之处。 史景迁的好,是一种巴尔扎克式的好,既有波浪袭来的细节铺陈,也有断然下判的金石之声。
评分好看。关于太平天国那套本土化的基督教我深有体会。我经常和人提到我小时候常去一个地下教会玩,那里每周领圣体领的是闽南芥菜饭,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评分史景迁的缺点在这本书中暴露出来:他可以将少量史料处理得很有艺术感,《王氏之死》的史料几乎只有一个县官的回忆录,县志和《聊斋志异》,然而这个故事被讲述得栩栩如生。从这本书开头描述广东十三行也可以看出,细节相当出色。然而当史料很多的时候,作者不知道如何处理轻重问题,于是在描述进军南京,太平军的宗教思想等情况时,史料堆砌成一团。平心而论,史景迁在引用一些平常人的史料,比如引用太平军中的外国人回忆录讲述天京事变等等的时候,故事很好看。但他试图将整个运动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看,要写出杜牧那种“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惆怅和疏离感,却并没有那种因站得高和远而产生的整体感觉,事件犹如散沙,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作者并不是要写太平天国,而是要写洪秀全这个“上帝的中国儿子”,然而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挖掘并不吸引人。
评分其实能看出来,史景迁描述太平天国从兴起到覆亡的全过程,只是用了一种叙述的语调,很少听到价值判断……但是,有的地方真的能产生冷幽默的感觉啊!那群人真心太疯狂了好么……杨秀清在入南京后的一些行为,现在看来倒反而说明他是个明白人,尽管他跋扈过头了,但他恐怕是真正看清洪秀全那一套行不通的人。如果他夺了权,恐怕流血会少很多。至于洪秀全,对此人看法实在不好,不说啥了。
评分史景迁的缺点在这本书中暴露出来:他可以将少量史料处理得很有艺术感,《王氏之死》的史料几乎只有一个县官的回忆录,县志和《聊斋志异》,然而这个故事被讲述得栩栩如生。从这本书开头描述广东十三行也可以看出,细节相当出色。然而当史料很多的时候,作者不知道如何处理轻重问题,于是在描述进军南京,太平军的宗教思想等情况时,史料堆砌成一团。平心而论,史景迁在引用一些平常人的史料,比如引用太平军中的外国人回忆录讲述天京事变等等的时候,故事很好看。但他试图将整个运动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看,要写出杜牧那种“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惆怅和疏离感,却并没有那种因站得高和远而产生的整体感觉,事件犹如散沙,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作者并不是要写太平天国,而是要写洪秀全这个“上帝的中国儿子”,然而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挖掘并不吸引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