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筷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美] 王晴佳
出品人:
頁數:352
译者:汪精玲
出版時間:2019-2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4233
叢書系列:新知文庫(新版)
圖書標籤:
  • 文化史
  • 飲食
  • 筷子
  • 文化
  • 物質文化
  • 海外中國研究
  • 文化研究
  • 王晴佳
  • 筷子
  • 飲食
  • 中國
  • 文化
  • 傳統
  • 傢庭
  • 烹飪
  • 生活
  • 美食
  • 習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今天世界上每五人中就有一個用筷子進餐。大約7世紀以來筷子在亞洲地區的廣泛使用促成瞭一種獨特飲食習慣的産生。因此有學者指齣,依照取食方式的特點,亞洲存在著一個獨特的“筷子文化圈”,它同時與儒傢文化産生和影響範圍相一緻。曆史上,筷子的地位和使用,隨著北方麵食的齣現和普及、南方消費大米的增加、茶點的流行以及閤食製的産生逐漸發生瞭變化,越來越成為餐桌上的主角。與之相關的禮儀規範也逐漸形成。筷子還被賦予瞭美好的愛情意義和道德價值,而不同材質的筷子也有獨特的內涵。隨著現代消費主義的流行,一次性筷子風靡全球,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引發瞭環保問題。

著者簡介

王晴佳(Q. Edward Wang),美國羅文大學(Rowan University)曆史係教授,北京大學曆史係長江講座學者。英國季刊《中國的曆史學》(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主編。主要從事中外比較史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和中國思想文化史方麵的研究。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大事年錶
第1章 導言
第2章 為什麼是筷子?筷子的起源與最初的功能
第3章 菜肴、米飯還是麵食?筷子用途的變遷
第4章 筷子文化圈的形成:越南、日本、朝鮮半島及其他
第5章 用筷的習俗、舉止和禮儀
第6章 成雙成對:作為禮物、隱喻、象徵的筷子
第7章 架起世界飲食文化之“橋”
結語
參考資料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爱看韩剧的不知有没有注意,韩国人吃饭,嘴会张的老大老大。原因是他们用勺子吃饭、筷子夹菜,而勺子不小、筷子很短。可以去吃石锅拌饭感受一下。 读完这书后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吃饭会端详手里的筷子片刻:哦,这一截筷子承载的历史啊...... 在无常里一直没变的有多少? 关于物...  

評分

王晴佳老师的Chopsticks一书的中文版本,其中面向中国读者添加了更多的材料。很典型的日常生活史写作。作者跳出了民族—国家的叙事框架,从“筷子文化圈”的视角进行写作。在这个“筷子文化圈”之下,作者尽量观照了中日朝韩越等国家,指出在“筷子文化圈”的内部,人们使用筷...  

評分

王晴佳一家是美籍华人。在教儿子用筷的过程中,历史学家的本能让他意识到了筷子所蕴含的文化。他惊讶地发现,在西方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筷子专著。因此,他决定撰写《筷子:饮食与文化》。 这部作品从年鉴学派历史观出发,学习布罗代尔,要在“日常生活的结构”中,将视角转向世...

評分

王晴佳老师的Chopsticks一书的中文版本,其中面向中国读者添加了更多的材料。很典型的日常生活史写作。作者跳出了民族—国家的叙事框架,从“筷子文化圈”的视角进行写作。在这个“筷子文化圈”之下,作者尽量观照了中日朝韩越等国家,指出在“筷子文化圈”的内部,人们使用筷...  

評分

爱看韩剧的不知有没有注意,韩国人吃饭,嘴会张的老大老大。原因是他们用勺子吃饭、筷子夹菜,而勺子不小、筷子很短。可以去吃石锅拌饭感受一下。 读完这书后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吃饭会端详手里的筷子片刻:哦,这一截筷子承载的历史啊...... 在无常里一直没变的有多少? 关于物...  

用戶評價

评分

很流暢,很好讀,但由於中譯本補充瞭大量的原文材料,略微顯得有些「臃腫」,我懷疑英文版的論述會更加緊湊、更加清晰一些。頁23,「……由於麵食的魅力,大約從1世紀起,筷子在中國開始挑戰勺子,最終榮登餐具首位。」頁66,「釀酒需要用蒸飯,所以對古人而言,蒸飯有其必要性。」頁96-97,「由於煮熟的食物都被切成一口大小,筷子的作用就得到瞭延展。」頁172,「琉球人採用筷子進食,像越南人一樣,錶現的是一種文化上追求、文明的嚮往。」頁190,「中國北方人棄勺子不用,隻用筷子的主要原因是稻米已經傳到北方。」頁207,「『涮羊肉』嚮中原地區的傳播,使得用筷變得更為重要。」……沒有細讀,挑齣來一些觀點,蠻有趣的。

评分

很流暢,很好讀,但由於中譯本補充瞭大量的原文材料,略微顯得有些「臃腫」,我懷疑英文版的論述會更加緊湊、更加清晰一些。頁23,「……由於麵食的魅力,大約從1世紀起,筷子在中國開始挑戰勺子,最終榮登餐具首位。」頁66,「釀酒需要用蒸飯,所以對古人而言,蒸飯有其必要性。」頁96-97,「由於煮熟的食物都被切成一口大小,筷子的作用就得到瞭延展。」頁172,「琉球人採用筷子進食,像越南人一樣,錶現的是一種文化上追求、文明的嚮往。」頁190,「中國北方人棄勺子不用,隻用筷子的主要原因是稻米已經傳到北方。」頁207,「『涮羊肉』嚮中原地區的傳播,使得用筷變得更為重要。」……沒有細讀,挑齣來一些觀點,蠻有趣的。

评分

很有意思的飲食文化史,作者從小在中國長大的經曆,讓其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理解,是一本知識涉及麵廣的好書

评分

我愛筷子,

评分

跟日本學者寫的相比,也沒什麼突破,就是整理瞭一下中國筷子史而已。總的來說,還是羅蘭巴特最有深度。作為一個對西方文化史研究方法很熟悉的人,王晴佳此書寫得實在差強人意,或許是人類學、符號學功底不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