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社會學 醫學人類學 人類學 心理學 凱博文 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 苦痛和疾病的社會根源 抑鬱
发表于2025-02-12
苦痛和疾病的社會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作為1949年以來第一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精神醫學研究的美國學者,凱博文在多層麵上探討瞭神經衰弱、抑鬱癥以及軀體癥狀之間的關係。本書為我們理解中國人在與傢庭和國傢的關係上的體驗開啓瞭一個窗口,同時也對中國人和美國人各自如何解釋自身的疼痛與絕望處境進行瞭一個跨文化的比較。
“本書對疾病癥狀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係的分析十分具有穿透力。這本強力著作不僅屬於人類學與精神醫學的先鋒之作,而且也展示瞭作者對消除人類不幸與苦難的深切關注和擔當。所有緻力於改善健康照顧係統的人都應該閱讀本書。”
——Joan M. Anderson, Current Anthropology
“此書堪稱醫學人類學界長期以來所期盼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Richard Shweder,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一本視野寬廣、發人深省的醫學人類學著作。”
——Roy Porter,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對跨文化精神醫學具有重要貢獻。”
——Paul Chodoff, M.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本書的田野研究寫作精美,以至於曆史學傢都不斷被其描述的中國共産主義政治實踐中的那些重要時刻所吸引。作者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寫瞭中國人的社會關係,童年以及成長過程中齣現的那些問題。”
——Jonathan Spence, Yale University
“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中國精神健康問題的最好的研究。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意義的著作。”
——Ezra F. Vogel, Harvard University
凱博文教授是世界一流的醫療人類學傢,在文化精神病學、全球健康、社會醫學等方麵也享有重要地位。凱博文教授任教於哈佛大學文理學院人類學係,任該係Esther andSidney Rabb人類學講座教授,並在2004年至2007年間擔任該係係主任;1999年至2000年間擔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係係主任;1993年至2002年間擔任哈佛醫學院 Maude andLillian Presley講座教授。目前他是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Victor and William Fung榮譽主任。
凱博文教授著有六本專著,主持或閤作主持過28個專欄及期刊,進行瞭200多項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文化語境下的病人與醫生》、《苦痛和疾病的社會根源:現代中國的抑鬱、神經衰弱和病痛》、《探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和痊愈之道》、《對精神病學的再思考》、《文化和憂鬱》(閤著)、《社會苦難》(閤著)。他的近作《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牛津大學齣版社,2006)講述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危險與不確定性,因而道德體驗、宗教及倫理觀對個人和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該書已被翻譯成中文,在上海和颱北發行。
凱博文教授還是美國國傢科學院醫學院院士、美國國傢文理學院院士。他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是精神衛生項目谘詢委員會主任。曾獲皇傢人類學學院頒發的維康信托奬(Wellcome Prize),也被加拿大約剋大學授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他獲美國人類學協會頒發的最高奬項 Franz Boas Award。他還是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榮譽終身會員。凱博文教授是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及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委員,哈佛燕京學社谘詢委員會委員,及哈佛新近創立的中國基金會指導委員會委員,院長谘詢委員會社會科學組委員。他還是哈佛全球健康學院指導委員會委員,並任該委員會精神衛生部聯閤主席、文理學院常務委員會聯閤主席。
2006年,凱博文獲美國醫學人類學協會終身成就奬,2008年獲該協會頒發的喬治福斯特奬(George Foster Award)。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為錶彰其在醫學人文領域的貢獻,授予他道布爾戴奬(Doubleday Medal)。2007年獲倫敦帝國理工大學頒發的醫學人文奬。他被美國政府任命為美國國立衛生院Fogarty國際中心谘詢委員會委員。2003年,他任國立衛生院新先鋒奬(New Pioneer Awards)篩選委員會主席。 2007年任美國全國衛生研究院(NIH)谘詢委員會委員。
凱博文教授在斯坦福大學完成本科學業,獲哈佛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他榮獲50多個研究奬項,參加多項中國的研究項目,涉及抑鬱癥、歧視、自殺、城鄉移民對健康影響等領域。
大概成書太早。
評分翻譯的一般。但居然沒有關鍵概念的英文和參考文獻,這是不允許的。
評分【我懷疑此書中所有的“去道德化”都翻錯瞭,demoralization,在文中顯然譯為“消沉”、“萎靡”纔讀得通】精神類疾病在何種程度是人類學的?30年前的書放到今天仍是讓人有啓發的,我可以這麼說,是因為作為焦慮癥患者,我瞭解當今中國一綫城市三甲醫院神經內科和精神專科醫院的主任醫生們對精神類疾病的觀點和療法;也讓我更深入地認識瞭自己的病情,省視瞭其社會、文化成因與軀體化癥狀,及其之間的關係。讀完此書就能理解閻雲翔“個體化”問題意識的起承。但我更想問問我的主治醫生們他們有什麼項目我可以加入的,哈哈。
評分對我個人來說很有意義的,特彆是對身體、疾病作為地方性知識與社會的關係。經曆過文革這個極端的曆史事件的病人似乎很能證明凱博文的觀點,因為這一事件對個體的社會關係、傢庭關係、個人成就和價值是毀滅性的打擊。 另外我相信可能因為凱博文是男醫生,而東亞文化又存在著一種“月經羞恥”,導緻女病人幾乎沒有提及痛經的問題。但按照他的闡釋方式也可以自我剖析一下。 比較遺憾的是翻譯得不太好,另外文獻綜述做得過於詳細反而顯得實證部分薄弱。以及這本書連參考文獻附錄都沒有,作為學術著作不太應該哦。
評分先鋒之作通常是這樣的=v=
吴飞:北京大学副教授 品味普通中国人生活 正当社会文化人类学日益迷失在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漩涡中的二十世纪末期,医学人类学却异军突起,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之所以能够突破它作为分支人类学的地位,形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和魅力,决定性的转折点就是凯博文(...
評分把前面一个读者贴的文章放在这里,省得到天涯去看了。但是我对范这人是极不喜欢的。 如果说我们应该把某些躯体疾病当作心理疾病来对待的话,那么在我看来,我们也应该把某些人的知识(言论)当作心理疾病来看待。心理创伤,不仅能够躯体化,同时还能知识化。我们都知...
評分把前面一个读者贴的文章放在这里,省得到天涯去看了。但是我对范这人是极不喜欢的。 如果说我们应该把某些躯体疾病当作心理疾病来对待的话,那么在我看来,我们也应该把某些人的知识(言论)当作心理疾病来看待。心理创伤,不仅能够躯体化,同时还能知识化。我们都知...
評分请问有湖北武汉的同仁读过这本书吗?现在买不到啦 。 不知道是否有好心人可以分享下吗? 现在准备博士论文,想拜读下这本书。 找了几个网站都没有发现,都是显示无货。真是无奈啦。这么好的书,怎么没有了啦
評分吴飞:北京大学副教授 品味普通中国人生活 正当社会文化人类学日益迷失在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漩涡中的二十世纪末期,医学人类学却异军突起,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之所以能够突破它作为分支人类学的地位,形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和魅力,决定性的转折点就是凯博文(...
苦痛和疾病的社會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