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吴晓东
出品人:
页数:36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0624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吴晓东
  • 文学评论
  • 外国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研究
  • 现当代外国文学批评
  • 文学
  • 三联
  • 文学史
  • 捷克文学
  • 卡夫卡
  • 昆德拉
  • 现代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回顾20世纪文学,冠以经典的盖棺论定或许言之尚早。但吴晓东在北大讲坛上推崇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九位小说家,却无疑称得上大师;他在课堂上选作阐释分析对象的九篇作品也已经或终将被证明为不朽。因此,吴晓东对他心仪小说家的独具慧眼的研究、对他欣赏的小说的别有会心的解读,不失为一 种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回顾和盘点。虽然作者无意经营小说史的架构,但其宏阔视野却有助于我们对百年文学脉络的整体关照和把握,进而领悟已经过去的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对小说家及小说形式的深层影响,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本书是在北大开设的“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选讲”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讲堂上的即兴发挥和精彩议论,使本书在严谨缜密的学院派研究风格之外,更增添了几分潇洒而感性的亲和力。对我们熟悉或热爱的小说与小说家,听听吴晓东老师如何评说,或许是一种有趣的“旧梦重温”。

作者简介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担任共同研究者,1999年至2000年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2003年至2005年赴日本神户大学讲学,2016年被聘为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入选北京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记忆的神话》《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废名·桥》《二十世纪的诗心》《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等。

目录信息

绪论
1现代经典的选择标准
2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变革
3小说诗学的视野
第一讲小说的预言维度:《城堡》与卡夫卡
卡夫卡的传记形象:地窖中的穴鸟
《城堡》:解释的迷宫
《城堡》的解释史
作为一种小说结构和主题的模式:“追寻”
对话性与复调特征
《城堡》与寓言批评的勃兴
第二讲回忆的诗学:《追忆似水年华》与普鲁斯特
“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
回忆:生命的形式与艺术的形式
记忆的双重性
1无意的记忆
2“无意的记忆”的诗学特征
3断片的美学
4两种记忆及其悖论
记忆的神话
第三讲20世纪的“圣经”:《尤利西斯》与乔伊斯
“只能被重读的小说”
《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神话的形式:秩序和反讽
登峰造极的文体实验
意识流的里程碑
1什么是意识流
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
3作者真的隐匿了吗?
小说语言:隐喻和转喻
第四讲小说的情境化:《白象似的群山》与海明威
影响作家的作家
“冰山文体”
1简约的艺术
2“经验省略”
《白象似的群山》文本解读
情境化的小说
第五讲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喧哗与骚动》与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想像的王国
白痴讲的故事
1具体性和原初性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3白痴叙事的超越意蕴
《喧哗与骚动》的时间哲学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
1时间流程的中止
2并置的结构
3小说中的空间化情境
第六讲迷宫的探索者:《交叉小径的花园》与博尔赫斯
玄想的小说
“迷宫叙事”与时间主题
科勒律治之花:奇幻体的诗学
同与异:博尔赫斯的中国想像
后殖民话语中的博尔赫斯
第七讲“物化”的世界:《嫉妒》与罗伯—格里耶
“视觉小说”
“物化”的现实
对比喻的质疑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两个罗伯·格里耶
第八讲魔幻与现实:《百年孤独》与马尔克斯
时间的循环
现实的魔幻化与魔幻的现实化
1陌生化
2现实的魔幻化
3想像的逻辑:小说中的现实
4魔幻的现实化
5叙事者的选择和策略
6热带的神秘
神话与原始思维
1《百年孤独》的神话模式
2动物的象征谱系:原始思维的遗留
拉丁美洲的孤独
1镜子的寓言
2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马孔多”
3“马孔多”与“边城”
第九讲对存在的勘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昆德拉
小说的立法者
思索的小说
1小说家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况
2小说家只研究问题
3小说思考存在
昆德拉的小说学
1作为“存在编码”的关键词
2反复叙事
3复调式结构
4音乐性
小说的可能性限度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二十世纪开始,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经成为严肃,甚至是痛苦的仪式。 ------吴晓东 我是个满固执的人,对于我不懂的东西,有强烈的想去探个究竟的欲望,尽管者通常坚持不了多久, 就挥泪离去。传说中的《尤利西斯》我挑战了好几回,但是和《追忆似水年华》一样...  

评分

这本书揭示了很多我过去读小说没读出的东西,以下只是一点而已,故还在精读中,且力荐之。 近段时间对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领悟了一些东西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揭示的“无意的记忆”的秘密给了我又一个视角: 从诗学层面上看 ,“无意的记忆”揭示了人类回忆的固有的...  

评分

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卡夫卡、昆德拉等名字无数次以后,终于鼓起勇气读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好,没有预想中那么难以理解,甚至还读出些趣味来,于是,就读了这一本,《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结果又一次出人意料,不但能看得下去...  

评分

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卡夫卡、昆德拉等名字无数次以后,终于鼓起勇气读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好,没有预想中那么难以理解,甚至还读出些趣味来,于是,就读了这一本,《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结果又一次出人意料,不但能看得下去...  

评分

这本书是我在高中图书馆一时好奇翻开的,到了大学不停地续借,最后自己入了一本,把笔记细细地誊抄上去。从著作的评论,到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的讨论,到反映二十世纪社会特点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各种思考,都让我受益匪浅。是一本伴随我成长的书。 为这本书做了一个日记豆列,分享...  

用户评价

评分

已购。评了九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以此一览20世纪小说发展的概貌。笔调更平和,学院风,和以往读过的作家评作家的文章不同。但是读的过程很激动,像是过了一遍兵器谱,各家有各家的绝学,叹为观止,每位作家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理解自己、重构世界,或者重新为小说立法。书中有一句类似的话提到,20世纪的小说家不再能靠模仿前辈而成就自己,而是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同时他们也很快被后来者推倒。

评分

以文本为基础,又不限于文本特征的阐释和探求。以20世纪欧美九位文豪为讨论对象,而又兼论同代及小说学发展史中的粗疏脉络。在读过不多的文学理论中显得真诚、幽默、平朴而富有创见。在对九位小说大师不同风格的解析和对小说学卓越贡献的彰显中实现了作者对大师们的敬意及对读者的深刻启示。这本书值得再读。

评分

(2018#11)

评分

三星半

评分

双十二买的,非常精彩。作者生动地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优秀的现代文学研究者,需要怎样的外国文学和理论素养。同时,作者在讲解这些不易读的小说时,总不忘提及金庸,也是可爱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