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学,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著名文学史家陈思和教授在本书中带我们进入了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逐渐领会作品的内在精微之处,展开美不胜收的文学之旅,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本书实为文本细读的范例,可作为通识课、选修课教材和普及读物。本次在出版十年后修订了全书,删减了部分旧篇目,增加了当代文学新篇目的解读,更贴近文学动态,内容更全面、新颖。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巴金论稿》、《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
这是一本陈思和撰写的文本细读的评论书目,课堂口语书写,确是“名篇十五讲”。设计的书目较多,延展的思维触角也比较新颖独特,亦有个人观点,在对作者或褒或贬的思辨中,可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深邃思考。我个人比较喜欢作者对《雷雨》、《狂人日记》、《坚硬如水》的文本分析。
评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陈思和 文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一版一印 ISBN 9787301066090 本来是为了在考研的最后一段时间看几篇文章学习一下评论写作,没想到打开来读了一讲却不是,而是陈教授文本细读的课堂记录。当作评论当然可以,不过不能帮我应付考试,只好当...
评分至少作者有自己的观点。挺受启发的。大多数我都不太认同。批评张爱玲的那段,我觉得作者体会不到她的“看穿”并非源于“虚幻”和“没有经历”,恰恰是在没设防下遇到胡这样的“人物”,这两种全然不同的“真”碰到一起,张自然免不了心冷至极的。却也没有死绝。冷眼本出于心热...
评分 评分陈思和教授的文学评论,包含对十二部作品的分析。我读文学评论类的文章,一般会跳过对我没读过的文本的分析。没读过原著先读分析是一件太煞风景的事情。因此这本书里跳过了对《生死场》、《长恨歌》和《坚硬如水》的分析。 先生的文字晓畅而有见地,很多观点醒人耳目,尤其是对...
所以说跟巴金和王安忆的关系太好,就容易把他们夸得不成样子,哪怕那作品极差——陈思和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还间接批评了沈从文、张爱玲、老舍等一批人。有些观念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启蒙(广场)与民间(庙堂)的关系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有些评价还是要看过作品才能理解。
评分考研时候读的。陈思和老师的有些切入角度,以及文本细读的方法,真的是太喜欢了。
评分几篇名著的导读,读起来颇有意思。另外作为作品参考读物使用也是不错的。
评分一本烂书,作者毫无创见,误入学术界,误己误人
评分冯至那章篇幅最长,文本收录也最全面,我也看得最了无生趣,大概是我对新诗不怎么感冒。我这人性格如此,不仅作还傲娇,审美覆盖不到的地方人家越说好我越憎恶,没治了。不过这本书很棒,讲述和文字都值得五颗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