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德威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54.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0969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王德威
  • 文学研究
  • 文化研究
  • 现代文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化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中国文学
  • 抒情传统
  • 中国现代性
  • 文化传统
  • 现代性建构
  • 文学抒情
  • 历史变迁
  • 思想演变
  • 民族精神
  • 美学表达
  • 文化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王德威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8

ISBN:9787108060969

定价:54.00元

本书是王德威应北京大学邀请到中文系短期授课的课程讲稿编写而成,课程共八次。其中六次是演讲性质,各从“抒情”与现代中国话语的主题,如启蒙、革命、国族、时间/历史以及创作主体等,做出观察;另外两次则为座谈,范围包罗较广。《“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作为序论, 一方面补足课堂上未能顾及的背景和论式,一方面也试图对同学们的提问做出较有体系的回答。对“抒情传统”的重新叩问,正是我们对中国文学何所来、何所去的反省,也是对一“有情”的历史的召唤。

作者简介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Henderson 讲座教授。著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〇与八〇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 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当代小说二十家》《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以及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等。

目录信息

前言
序论
“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
1.“有情”的历史
2.“抒情”与“史诗”的辩证:比较文学的观点
3.“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4.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
5.结语
演讲
第一讲 导论——理念与问题
第二讲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
第三讲 红色抒情 ——从瞿秋白到陈映真
第四讲 抒情主义与礼乐方案——江文也与胡兰成
第五讲 《江行初雪》·《游园惊梦》·《遍地风流》——白先勇·李渝·钟阿城
第六讲 诗人之死——海子·闻捷·施明正·顾城
座谈
第七讲 想象中国的方法 ——以小说史研究为中心
第八讲 海外汉学的视野 ——以普实克、夏志清为中心
附录
北大识小
北京惊“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是只有得体表达抒情:抒情无论在文本与言论,还是在人们流动的盛宴中都显露在人们的兴致里,从一种刻板的形象中脱颖而出,镌刻这整个时代的影响。王德威讲到了何为“抒情”,“当我们讲到某一个人的作品、为人,甚至生活风格时,都常常可以用‘抒情’的‘有致’的话语来形容。...  

评分

评分

王德威的文学现代性的思考总能在一个更为深刻而广袤的领域展开。没有现代文论新鲜名称的标榜与伪饰。在传统文论一脉中参透文学的现代转型,抒情的角度是触及文学根本的抓手,也因此能在根基处窥探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命名问题。这种工作在当下的学界是不讨好的动作,唯如此王的...

评分

扫这书完全是因为莫莫你的专业,想着以后聊天什么的,可以知道你到底在研究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需要看哪些书。 结果发觉,此书的作者学识果然惊人,中外文学大家他读了一个遍,同时还得读历史、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读译者的生平,了解译者的心境,读政治,了解文学抒情背...  

评分

中国文学有抒情传统在 以诗言志 歌咏言 但将抒情作为一种文类 觉着有些牵强 只能体会到以此作为一种观察视角 确有对中国文学有新的体悟 在列析现代中国抒情文人中 感受到王教授对沈从文的偏爱 沈一再提及 我也一直对沈先生文字保有喜爱 从王教授的解读中 对沈先生又有了一份新...  

用户评价

评分

个案解读胜义纷披,但我读完整本书一直有一个感觉,仿佛置身在一个花园中,王德威随手拈出几种花,将花瓣的褶皱都讲到了,复杂性揭示了不少,然而玫瑰花和茶花、桃花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种植在同一个花园中,他却并没有说出。抒情性就像这样一个包孕广大的花园,然而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广,其内核就越模糊,指向也就越微弱。如何在构建一个大的叙述的同时,保持概念内核的清晰呢?什么可以纳入抒情传统中,什么不可以呢?小说可以,龚自珍可以,现代诗可以,那么同光体可不可以,桐城派可不可以?

评分

大概因为是演讲所以不得不讲一些故事…倒是座谈给我印象更深一点。是被我拖得太久还是真的没有讲得太清楚太深入呢?看完以后并不能缕出来。但还是有所改变,拎的几个面向不错。比如看“红色抒情”,才发现自己一直没有理解“革命”。心情复杂,并不知道自己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理论预设的反思是早有了,不知现在找到出口没有。提到钱老的片段真是感人啊,「人文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一种生命的投入」,还是可以缓解一些被时代抛弃的焦虑。 沈从文出场真多,凡事以他切研究视角的话语我都支持!

评分

补课(第几版了还是有错别字,校对不仔细)

评分

许子东老师对王德威老师做研究的方法概括的挺准确的我觉得,他说王德威老师能把许多不相干的材料汇聚到一块,乍一看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够把这些材料串联成一个相当有意义的主题。 这本书里的六堂课即使如此。沈从文、瞿秋白、陈映真、江文也、胡兰成、白先勇、海子、闻捷、顾城等等这些人,乍一看并无太大关联,但王德威老师就是能从这里面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抒情传统的一条脉络。沈从文的浪漫是悲观的甚至自虐的,他预见了文明的衰落也预见了自己悲哀的结局,却愿意只身陪葬。瞿秋白到陈映真反映的是一种红色抒情,这种红色抒情拿掉了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看到了人心中真正的革命浪漫。江文也和胡兰成所代表的是对中国传统美学复兴的浪漫,白先勇等人代表的是一种乡愁式的浪漫,至于海子等人,则代表了诗人如何在中国死亡。

评分

与旧版无甚差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