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集工人、酒鬼、书迷三位一体的诗人汉嘉,后来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的文章过于深邃,读起来有沉重感;而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Hrabal,1914~1997)
20世纪捷克伟大的作家。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设计的一生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服兵役,做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废纸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四十九岁时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而此后获得奖项有三十多个。他一生创作实绩丰厚,身后结集成19卷合集,在捷克畅销不衰。他的77种书,迄今以2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33个国家发行。他的作品多数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与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同名的电影于1966年获奥斯卡外语片奖。根据另一部小说《售屋广告:我已不愿居住的房子》改编的电影《失翼灵雀》获1990年柏林影展影片金熊奖。1997年2月3日,这位原本即将病愈出院的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 這是本書的主角,在惡劣的地下室內用壓力機為最污穢的廢紙打包再造,並從中透過檢拾被遺棄的經典名著而無意中學得淵博知識的老工人漢嘉,在通篇獨白中,開首的第一句。 單單這句已叫我神為之奪:絕望和深情,兩種激烈...
评分当然是被题目吸引而来。 打包工遇见那么多人,每天听着压力机喧嚣的工作声。但他孑然一身。孤独给了人伟大的想象及思辨的能力。所以汉嘉那么轻易地,把自己看见的幻象与真实自然而然地重合在一起。 我不知怎么的,尤其是在自己心情不太好,看着落日的时候,会想到...
评分 评分实在没有比这个题目更好的题目了。我想,当赫拉巴尔写下它的时候,他的小说几近成功,太空里的黑洞已然生成正张开大口等待它的猎物——无辜而懵懂的读者的到来。读完这本书,读了两遍,几番思量仍然不太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只是觉得它好。一个铺天盖地的天罗地网。 ...
评分隐隐之中总是觉得,赫拉巴尔的文字透露着一些对于加缪世界观的支持。比如这句桑德堡的诗,“人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够做一匣火柴的那点儿磷和充其量也只够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来上吊的蚂蟥钉的那点儿铁。”说现实不入世,说悲观不悲观。其实很容易发现这一点,比如萨特拒绝了诺贝尔...
我们有如橄榄,唯有被粉碎时,才释放出我们的精华。
评分“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突然觉得,每个区域的文学总会有自己的特点,一读便知道它应该属于哪片土地,和昆德拉类似的感觉,看到伏尔塔瓦河,心不禁微微颤动,打开酷狗,循环听着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评分那种孤独刻骨铭心,感谢作者,感谢译者,这本书的文字无数次敲击着我的心灵,叩问着我的灵魂,震颤不停,泪流满面,二十年来,孑然一身,如同汉嘉先生,他孤独却也不孤独,我亦如斯。但就书而言,没有情节,没有故事,却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人类的智慧由汉嘉老人在35年里体会传承,他每天目睹着压力机碾碎那些书页,如同告别,也是祭奠;他嗤笑世人,他过得坦荡真诚,他爱他的地下室,他像一盏明灯一样,指示给爱书人和读书人,他的存在向世间昭示:唯有生命与书不可辜负!
评分读起来感觉像一条河,语言隽永,但是你总是抓不住一个主要的方向,只能顺着文字一直往下流淌。
评分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处理,整本书只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正文——这不就是作者悲伤而温柔的讽刺。啤酒和牛奶,柏拉图和希腊旅行,葡萄藤一样丑陋的手和轻飘飘的鲜艳毛衣,阴暗的地下室,和闪着金光的玻璃……“我的舅舅在棺材里那样神气,仿佛是我制作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包。” 青文书店的罗志华,他终于被两吨重的书埋在下面,成为这个反智反美时代,一个布满灰尘的注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