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讲稿

文学讲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品人:
页数:468
译者:申慧辉 等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5958
丛书系列:纳博科夫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评论
  • 纳博科夫
  • 文学理论
  • 文学
  • 文学研究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外国文学
  • 文艺批评
  • 文学
  • 讲稿
  • 散文
  • 小说
  • 文学理论
  • 阅读
  • 思考
  • 表达
  • 创作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纳博科夫195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等高等学府讲授欧洲文学,其后以这些讲稿为基础整理编辑成《文学讲稿》(以及《俄罗斯文学讲稿》)出版。彼时正逢新批评理论在西方文评界盛行,纳博科夫以注重文本分析(有时具体到了几乎逐字逐句讲述的地步)、独特的艺术观和批评方法,丰厚的语言和文学修养,昆虫学研究训练出的逻辑性和严谨风格,使《文学评论》成为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作家和文学作品具体研究的典范之作。

纳博科夫在这本书里讨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包法利夫人》《变形记》《尤利西斯》等七部名作,相当于带领学生做了七次艺术侦查和解剖,皆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极为鲜明地表达他对作品的看法,同时从文本而非观念出发,细致地捕捉和艺术特点,点明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

《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由此也形成了本书的魅力,即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他把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如珍珠出蚌般的展示给读者。

"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Vladimir Nabokov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目录信息

原编者前言 弗莱德森· 鲍尔斯
导 言 约翰· 厄普代克
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
简· 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
查尔斯· 狄更斯《荒凉山庄》
居斯塔夫·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罗伯特· 路易斯· 斯蒂文森《化身博士》
马塞尔· 普鲁斯特《去斯万家那边》
弗朗茨· 卡夫卡《变形记》
詹姆斯· 乔伊斯《尤利西斯》
文学艺术与常识

附 录:考试题
译后记 申慧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纳博科夫屡屡拿自己的“蝶类专家”身份说事儿,所以1970年冬天美西北大学为庆祝他的70大寿,特别选择蝴蝶作为特刊的装饰图案。纳博科夫表示理解:“蝴蝶是本书考虑最周全最感人的方面之一”,但他改不了臭脾气,还是针对其中的一幅蝴蝶照片发表了公开声明:“Nymphalidae只是它...  

评分

作为一家之言,纳博科夫的文学造诣可见一斑,当初只是略略翻下书末的跋,觉得说得很中肯,于是才特地找了来读。读罢觉得受益匪浅。 作者洋洋洒洒数万字,其实探讨了不过七部名著,篇篇脍炙人口,由于我不大喜欢简奥斯汀其人其文,以及《追忆似水年华》的浩繁巨大...  

评分

那一次,我在天津图书大厦看到了这本书,那是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流连在书柜前的收获,可惜,与她擦肩而过,没有买下来。我平时,就喜欢看书、买书,在常逛的书店中,我喜欢这里的书香气氛和浩瀚的读品。时间在这里过的真是很快,让人忘却了自身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担忧。因为,...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老纳讲稿新版,太美了

评分

读完原著再来读这本书会更好

评分

好像看着神下棋一样。有时候忍不住比划着用纳博科夫的理论来拆解纳博科夫,譬如《爱达》里的马车主题、电影主题、莎士比亚主题——并且绞尽脑汁地寻找有关棕黄色雨衣的一切细节。风格,形式,细节,重要的是小指的味道而不是拉钩的理由,重要的是摆脱常识。“事实上,我试图和你们分享的这些知识不过是纯粹的奢侈品。”难怪捧起一本文学讲稿就觉着超级满足了,毕竟纳博科夫对于我来说就是奢侈品啊。

评分

刷版!全套!附赠一本笔记本。老纳的睥睨群雄,有才华做底子。老纳的教授生涯,用细读做文章。叹为观止。

评分

纳博科夫所主张的是:阅读时注重作品立体的魅力与细节之美,也强调了图表的作用。这不同于我们阅读时所画的思维导图,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枝干的话,纳博科夫注重的不仅有脉络,更是有血有肉的立体外观,是视觉和感官的组合,或者二者之间的转换,内在的视觉还能将作品的色彩和意义化作画面;要拥抱全部的细节,用细节来绘制自己的文学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