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笔记

中关村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宁肯
出品人:
页数:479
译者:
出版时间:2017-4-1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21665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关村
  • 纪实
  • 科技
  • 非虚构
  • 纪事
  • IT
  • 宁肯
  • 社会
  • 中关村
  • 科技
  • 创业
  • 创新
  • 北京
  • 互联网
  • 科技园区
  • 企业家
  • 数字经济
  • 发展历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关村是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个“”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是北京的标志,也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标志,书写中关村对北京意义非凡。

本作品为非虚构文学写作,文学的规律便是在历史中发现人、表现人、阐释人,没有一代人的崛起不可能有大国崛起。

作者简介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作协签约作家,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得者。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诗歌作品,1984-1986在西藏生活工作,有关西藏的系列散文使其成为“新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蒙面之城》2000年获“全球中文网络最佳小说奖”,2001年获“《当代》文学接力赛”总冠军,2002年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现为《十月》杂志副主编。

目录信息

序/1
冯康构图(1)/1
手记一:沉默的基石/22
第一人/25
手记二:偶然性/47
未来的引力/49
手记三:时光/79
战风车/81
手记四:火山/92
联想中国(1)/95
手记五:历史/118
冯康构图(2)/121
手记六:冯康学派/143
MS-2401/145
手记七:另一种家学/163
千年之约/165
手记八:千年装置/209
联想中国(2)/211
手记九:所有的影子/232
王码/235
手记十:汉字精神/243
冯五块/247
手记十一:底层的精神/256
冯康构图(3)/259
手记十二:铜像永远屹立/281
联想世界(3)/283
手记十三:泰山/307
KV300/309
手记十四:疾病与创造/320
Internet/323
手记十五:去日留痕/336
联想世界(4)/341
手记十六:《蓄势》/353
万物的指纹/357
手记十七:新一代人/368
车库咖啡/371
手记十八:中关村,北京/400
分享或共享/403
手记十九:创业,创新,不会止息/445
后记/448
附录/44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关村可以看作中国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缩影。本书以富有激情而真实的文字记述了陈春先与中关村的硅谷梦、柳传志与联想、王志东与新浪、王选与“千年之约”、王永民与汉字输入、程维与滴滴打车、吴甘沙与智能驾驶、苏菂与车库咖啡等1...  

评分

这本书是超乎想象的。我原以为它会只描写那些当红的科技企业。结果我读到了以冯康院士为代表的中关村科学家的事迹,乍一看与中关村的企业没什么联系,但科技企业如果失去了科学研究的基础,就成为了空中楼阁。这本书其实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冯康院士等科学家的事迹,第...  

评分

中关村可以看作中国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缩影。本书以富有激情而真实的文字记述了陈春先与中关村的硅谷梦、柳传志与联想、王志东与新浪、王选与“千年之约”、王永民与汉字输入、程维与滴滴打车、吴甘沙与智能驾驶、苏菂与车库咖啡等1...  

评分

断断续续在园区的书店里读完。让我对中关村早期的代表性人物事件有更多了解,特别是冯康,虽然我看来他与中关村联系并不大。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王选,程维的故事。他们性格,经历,成就都不同。但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我的血液里迸发出某种激情。客观来说我还是觉得中关村无法和硅...  

评分

一本在掌阅上躺了大半年的书,三番五次上下班在公交上看,起到了很好的催眠效果,一方面因为自己没有耐心,另一方面也是本书剧情的推进实在拖沓。若不是前几天打了鸡血要做个好人,一口气读了四分之一,两天看完了这本书,还说不定这篇笔记要在2028年才能写成。 上来感觉无聊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回首过去,走向未来

评分

柳传志也能洗的这么干净 活脱一个小邓shopping

评分

几乎读了本假书,如果中文非虚构,连科技领域,都这么写就全成都市报了

评分

太棒了,想和作者交朋友

评分

写一本科学通俗演义是有意义的,以中关村为切入点,记录中国科技腾飞并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从中窥见教育和行政体制弊病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在选题上是有眼光的。 但是碍于作者文人的身份,其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不足以让他明白现代科技背后的基础知识框架与具体应用方式,然后用合适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缺乏知识背景的介绍,却对学科细节着墨过多,书中大量的科技介绍都是文献式的知识硬块,与专业概论相差无几,反而影响了科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