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总统访华前的必读书
国民性研究、中美巨型文明社会比较
………………
※编辑推荐※
☆不同社会环境中孕育出的文化心理人格,对于中美两国的未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齐名,着眼巨型文明社会之比较、超越二战后国民性研究的一大经典。
☆尼克松访问中国前阅读的三部重要参考书之一。有益于:想了解美国的中国人,以及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
………………
※媒体推荐※
本书所研究的不单纯是中美双边政治关系,许烺光教授得益于对中美两种文明的熟悉,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远为艰巨的任务——比较和辨析两大文明,以一种平易而近于澄澈的语言,逐一说明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借助两种文化的互相批判,他同时也对它们做出了最有效的说明。
——《纽约客》
………………
※学者推荐※
除了简略述及两大文明悠久历史,本书始终强调的是个体的社会文化心理及与其有关的生活方式。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何以使中国人敏察于周遭的环境,又如何孕育出美国人趋向极端的个人主义?这是一本启发智慧的佳作,必将赢得无数为之倾倒的读者。
——明尼苏达州大学终身教授、人类学家亚当森·霍贝尔(Adamson Hobel)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许氏的《中国人与美国人》被其幕僚列为三部重要参考书之一。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和想了解美国的中国人,都应像尼克松那样读读这本书。不仅如此,那些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的人、那些致力于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那些在外留学、工作、经商和从事外交活动的人、那些致力于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都可从许氏的心理文化学视角获得启迪。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尚会鹏
………………
※内容简介※
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许烺光以深厚精湛的人类学功底,在社会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构成中寻找和确定美国人与中国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征。他用环环相扣的推衍和阐释,将美国人与中国人本质上的文化心理区别——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与以情境主义为中心,推演至个体的社会心理及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并进而探讨它们在受到内部及外在的挑战时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本书自问世之后,即在海外被奉为研究美国人与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尼克松总统的幕僚将其列为访华前必须阅读的三大参考书之一。
许烺光(1909—1999),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1977年—197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许烺光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边缘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才识,使他成为最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人”。
在建立一个解释现实的理论时,我们采取的还原论模式的规则要求我们去把握更小的,更稳定、不易变化和消失的,更易测量和比较的单位。那么在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时,生物学和经济学的取向显然是前途光明的,而烂大街的“文化分析”、“国民性”常常陷入同义反复,先入为主和视野...
评分在建立一个解释现实的理论时,我们采取的还原论模式的规则要求我们去把握更小的,更稳定、不易变化和消失的,更易测量和比较的单位。那么在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时,生物学和经济学的取向显然是前途光明的,而烂大街的“文化分析”、“国民性”常常陷入同义反复,先入为主和视野...
评分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著名人类学家、文化心理学者许烺光的经典作品《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书评。 这本书的主题很“宏大”——关于中国、美国两国的国民性格。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下,中美两国生成了迥异...
评分 评分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著名人类学家、文化心理学者许烺光的经典作品《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书评。 这本书的主题很“宏大”——关于中国、美国两国的国民性格。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下,中美两国生成了迥异...
这部著作分析美国人和中国人文化差异,论点阐述的十分清晰,让我们对中美文化最基础的区别了解清楚,不过由于时间比较久了,所以有些观点还是发生了变化。
评分所谓文化心理人类学,或者干脆叫文化心理,大多似是而非。但也会出现一些金句。用文化心理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说到底是很有时间的局限性的。无论是孙隆基还是许烺光,洋洋几十万年,终究还是道不明说不清,也就做个谈资罢了。如果影响大了,文本本身也成了建构和塑造的契机和模板。更别说武志红之流了。倒对台译本有点兴趣,因为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带有它自己的地域和时间痕迹,即便是同一个原著的不同译本。
评分花了2个春节终于读完了 和菊与刀一样 因为写作时间的原因 有点过时 但是这不能影响它是一本好书 许烺光对中美文化和社会的研究相当透彻 即使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多地方读到的时候都会惊呼 确实是这样的啊。。。 因为时效的原因应该打4星 但是看到那些说过时打2星 到底真的有看全过吗?
评分看到了五分之四的位置时搁置了两个月,都快忘了前面看的是什么了,看完尾巴慢慢回味。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核心,就是人情味,代代相传,归属感,对家土的眷恋,容易知足,形成向内的力,没有很强烈去侵略征服的欲望,乡土文化才是根本。距离最新修订版也过了30年了,工业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在不断变化,年轻人的观念也被西方洗刷了很多遍。但基因里的汉文化文人气质应该一直都有。希望金钱社会的冲击,内心还要继续安定。
评分看到了五分之四的位置时搁置了两个月,都快忘了前面看的是什么了,看完尾巴慢慢回味。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核心,就是人情味,代代相传,归属感,对家土的眷恋,容易知足,形成向内的力,没有很强烈去侵略征服的欲望,乡土文化才是根本。距离最新修订版也过了30年了,工业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在不断变化,年轻人的观念也被西方洗刷了很多遍。但基因里的汉文化文人气质应该一直都有。希望金钱社会的冲击,内心还要继续安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