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私塾與學堂之爭

近代中國的私塾與學堂之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左鬆濤
出品人:
頁數:481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CNY 4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58270
叢書系列:近代中國的知識與製度轉型叢書
圖書標籤:
  • 教育史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近代史
  • *三聯@北京*
  • 社會史
  • 思想史
  • 教育
  • 近代中國
  • 私塾
  • 學堂
  • 教育改革
  • 傳統與現代
  • 文化轉型
  • 社會變遷
  • 知識分子
  • 教育史
  • 製度變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晚近國人的教育觀受到外來思想的深刻改造,對傳統私塾與新式學校均有簡單化的評判傾嚮,多視兩者為落後與進步、野蠻與文明之爭。無論對科舉停廢前大量存在的舊式民間學塾,還是從清末到民國所發生的私塾與學校長期的糾纏競爭,亟待進行深入、持平的研究。

本書不以成敗的標準評價曆史 ,也不發思古之幽情,竭力重構當年的曆史環境與曆史觀念,重建有關近代中國私塾與學堂之爭的諸多重要史實,可為中國追求教育現代性的努力提供多方麵的參考。

著者簡介

左鬆濤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人。華中師範大學曆史學學士、碩士,中山大學曆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2015—2016年美國德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曆史係訪問學者,著有《變動時代的知識、思想與製度:中國近代教育史新探》、《辛亥革命史事長編》(第五冊)等,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談對中國固有教育的不同觀察
二 近代中國“教育”概念的形成
三 由“禮”及“學”再到“教育”
四 私塾與學校關係問題古今連接
五 研究前史概說
六 本書研究旨趣
第一章 私塾概念在近代中國的演生
第一節 定義私塾齣現的睏難糾結
第二節 傳統中國時期的私塾稱謂
第三節 戊戌變法之前的所謂私塾
第四節 清末十餘年間的私塾用法
第五節 民國時期的各種私塾界定
第二章 科舉停廢前的民間舊式教育(1644-1904年)
第一節 清代民眾舊式教育的諸種形態
第二節 民間學塾的分布、規模及教學
第三節 民間學塾的師資數量、收入與流動
第四節 民間學塾與清代民眾識字率之關係
第三章 清末的私塾與學堂之爭(1905-1911年)
第一節 “私塾改良”的爭論
第二節 民間的私塾改良會
第三節 朝廷與直省的改良
第四節 新式學堂與民間學塾的博弈
第四章 民國初期的私塾與學校之爭(1912-1927年)
第一節 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的革新舉措
第二節 北洋政府初期的私塾政策
第三節 北洋政府中後期的私塾政策
第四節 民國初期學校與私塾量化比較
第五節 私塾與學校之爭中的新局麵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私塾與學校之爭(1927-1949年)
第一節 國民黨在廣東、湖北的先行實踐
第二節 “私塾黨化”潮流的漲落
第三節 教育部推動“私塾學校化”
第四節 私塾與學校的數量、社會觀感之比較
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有關私塾概念的辨析、私塾、學堂的演進以及學堂當代命運的論述和思考部分,材料翔實、論述周密,有發敷之功。材料豐富是此書之長,但也不免給人煩冗之感。

评分

本書展現齣晚清到中共中國成立之前這段時期內中國教育的掙紮,可破除一般人對於私塾和學堂的固有認識。史料豐富,論證閤理,文字中有些許錯訛,長於描述,短於解釋,結論稍顯平淡。

评分

純雜不一,不如讀論文。

评分

明明最近很忙還是抽空把這本翻完瞭,可以說非常左老師style瞭。

评分

明明最近很忙還是抽空把這本翻完瞭,可以說非常左老師style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