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在抗戰結束後中國曆史演進的過程中扮演瞭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國共對東北的爭奪,不僅關係到雙方對東北的掌控,而且牽動雙方的全盤戰略部署,以至東北一度成為中國政治軍事形勢演進的焦點,並由此而影響戰後中國的政治走嚮和大結局。本書以國際冷戰和中蘇關係、中美關係為大背景,以國共關係和國共對東北的爭奪為研究基點,觀察和討論戰後國民黨東北決策的由來、製定、實施、影響及其利弊得失,並以此分析國民黨何以最終失去瞭東北,從而也失去瞭在中國大陸的執政權。
汪朝光,1958年齣生,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學學士)、復旦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所、挪威卑爾根大學比較政治係、日本中央大學法學部、中國颱灣“中研院”近史所訪問學者,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人際網絡》一書中,幾位大佬談到瞭國共史研究中要避免成王敗寇觀念的影響,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畢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總歸有因,本書從戰後東北的接收問題著手以觀國共成敗之因,雖有“成王敗寇”之嫌,但作者也充分分析到瞭共産黨在東北的睏境與失誤之處,東北問題雖然錶麵是國共問題,其實質是蘇美問題,蘇聯對於國共的態度的變化也端在美國的動態,國民黨雖然早有人預料到瞭這樣的局麵,但卻無實際的行動,或過於自信或激進主戰,進退失據,步步錯誤,著著失敗,而在整個內戰過程中,這樣的問題太多,難怪作者說從東北就能看到這場戰爭的結局,其言不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作為執政黨受製於政治考量太多,共産黨則可以做到在幾大勢力之中遊刃有餘,但一朝成為執政黨,對外方麵務虛而不務實的問題也比較多。
评分能做到客觀、求實,但交代事件本末行文細碎、臃腫,畢竟是博論,欠可讀性,乾貨忒少。外濛獨立更是收復無望是畫外音,這又是誰之過?
评分戰後東北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蘇關係。國民黨於美蘇關係中進退失據,無統一籌劃;中共則積極因應美蘇,有所作為。當然,由於地緣因素(楊奎鬆)和冷戰格局,關鍵因素還是蘇聯態度,此間中共自有其優勢,而國民黨則甚為無力。另外,雙方長期的對立造成互信的缺失,中共的多次妥協對應的是國民黨的開價日高,這在後者眼裏卻是最大讓步,內戰或為不可解之局。
评分建議配搭呂迅的《大棋局中的國共關係》裏的第二、三章食用。蘇聯問題是這本書的主要關注點,在經濟閤作談判和接收上,國民黨眼光不夠長遠,不像那個啥靈活變通,「肯定人傢是幫助中國革命」。P.S 作者在軍援上縮水(頁80),不能完美地呈現耄在國際大背景下的成功之道, naive =皿=
评分確為博士選題最閤適之抉擇,大小適中,篇幅得當,平實易讀,不做空論,迴鄉途中讀畢。有趣的一段是對四平之戰結果猜想各種途徑反轉,曆史之研究糾結於事件史之中,則不得整體變化之脈絡,使得各自孤立,隔閡隨生。全球曆史之趨勢,本就在於發現各種聯係比較,發現那些隱蔽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