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

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左松涛
出品人:
页数:481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CNY 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8270
丛书系列: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图书标签:
  • 教育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近代史
  • *三联@北京*
  • 社会史
  • 思想史
  • 教育
  • 近代中国
  • 私塾
  • 学堂
  • 教育改革
  • 传统与现代
  • 文化转型
  • 社会变迁
  • 知识分子
  • 教育史
  • 制度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无论对科举停废前大量存在的旧式民间学塾,还是从清末到民国所发生的私塾与学校长期的纠缠竞争,亟待进行深入、持平的研究。

本书不以成败的标准评价历史 ,也不发思古之幽情,竭力重构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重建有关近代中国私塾与学堂之争的诸多重要史实,可为中国追求教育现代性的努力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作者简介

左松涛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2015—2016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访问学者,著有《变动时代的知识、思想与制度:中国近代教育史新探》、《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第五册)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信息

绪论
一 谈对中国固有教育的不同观察
二 近代中国“教育”概念的形成
三 由“礼”及“学”再到“教育”
四 私塾与学校关系问题古今连接
五 研究前史概说
六 本书研究旨趣
第一章 私塾概念在近代中国的演生
第一节 定义私塾出现的困难纠结
第二节 传统中国时期的私塾称谓
第三节 戊戌变法之前的所谓私塾
第四节 清末十余年间的私塾用法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各种私塾界定
第二章 科举停废前的民间旧式教育(1644-1904年)
第一节 清代民众旧式教育的诸种形态
第二节 民间学塾的分布、规模及教学
第三节 民间学塾的师资数量、收入与流动
第四节 民间学塾与清代民众识字率之关系
第三章 清末的私塾与学堂之争(1905-1911年)
第一节 “私塾改良”的争论
第二节 民间的私塾改良会
第三节 朝廷与直省的改良
第四节 新式学堂与民间学塾的博弈
第四章 民国初期的私塾与学校之争(1912-1927年)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革新举措
第二节 北洋政府初期的私塾政策
第三节 北洋政府中后期的私塾政策
第四节 民国初期学校与私塾量化比较
第五节 私塾与学校之争中的新局面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私塾与学校之争(1927-1949年)
第一节 国民党在广东、湖北的先行实践
第二节 “私塾党化”潮流的涨落
第三节 教育部推动“私塾学校化”
第四节 私塾与学校的数量、社会观感之比较
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多自得之言

评分

明明最近很忙还是抽空把这本翻完了,可以说非常左老师style了。

评分

本书展现出晚清到中共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期内中国教育的挣扎,可破除一般人对于私塾和学堂的固有认识。史料丰富,论证合理,文字中有些许错讹,长于描述,短于解释,结论稍显平淡。

评分

3.5星。史料相当娴熟,不过思辨有所不足,给人感觉未能深入。当此新旧交替之际,不仅在“私塾与学堂之争”,也意味着教育理念上的范式转移,此种变迁也不仅在教育领域如此,中西医、戏剧改良均在其列。当然作者并不是做思想史或比较研究,但总觉仍有申论余地。

评分

纯杂不一,不如读论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