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級的命令與我的良心相衝突,我是否應該服從?這是每一個閱讀本書的人都會捫心自問並深刻思考的問題。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傢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瞭一係列以服從為主題的實驗,打破瞭人們對個人道德的自信和對自由意誌的迷信。
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招聘40名來自不同職業的市民,告訴他們參加一項名為“懲罰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他們充當“教師”,在實驗者的指令下,當“學生”在學習中齣現錯誤時,對“學生”施加強度和痛苦程度不斷增加的電擊。盡管“學生”以各種形式反抗,有26名受試者在實驗者的命令下堅持到最後,對“學生”施加瞭最強程度的電擊。
米爾格拉姆改變實驗的要素,做瞭19個獨立實驗,實驗對象多達1000人。這一實驗的設計與結果震驚瞭全球心理學界。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的心理學傢在不同時期重復瞭這一實驗,得到的結果基本相同。
在本書中,米爾格拉姆完整記錄瞭這19個實驗的設計、過程、結果以及部分受試者在實驗中的反應,並對實驗結果進行瞭深度分析,揭示瞭在等級社會中服從權威現象的社會及心理原因。
當代著名哲學傢、倫理學傢彼得·辛格評價說:“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加批判地接受權威的危險。”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在耶魯大學做瞭震驚心理學界的權威服從實驗,在哈佛大學進行瞭“小世界實驗”並提齣“六度分離”概念,之後在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任教,獲傑齣教授榮譽。他所獲得的其他榮譽和奬勵還包括:福特基金奬學金、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社會心理學奬和古根海姆奬。
读完了,发现在人性中有许多我们未曾注意却深深影响我们一生的东西,比如,顺从,追求自由等,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让普通人站在了天平的中间,一边是顺从权威,遵守纪律,一边是保护别人,自我牺牲。本来两方面都是互不冲突的美好品性,但是通过实验的设置,使得矛盾出现,天平不...
評分本书的特点是科学、严谨,具体体现在实验中遵从控制变量法,讨论了在各种情况下权威的影响力是否都有效、是否有增强或减弱。 欣赏后记李关于质疑的回答,以及附录中关于道德问题的说明。 对权威的服从与从中心理在我看来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本性,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群形成并发展...
評分 評分 評分2016年9月1日在去武漢的高鐵上讀畢,此書正如米爾格羅姆所說,源於米爾格羅姆對於艾希曼事件(也就是阿倫特“平庸的惡”)的反思,還有一係列關於大屠殺的研究以及奧威爾、奧勒斯的著作。但是,米爾格羅姆的高明之處在於可以用簡單的研究設計,將服從、權威與一係列影響因素間的關係步步揭示齣來,這種揭示是震憾性的,對於認識人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服從權威是種“過於人性”的傾嚮
评分把震驚世界的實驗講述的細緻完整,一些之前的疑惑都能得到解答,也是課堂上非常好的討論素材
评分非常有趣
评分把震驚世界的實驗講述的細緻完整,一些之前的疑惑都能得到解答,也是課堂上非常好的討論素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