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的良心相冲突,我是否应该服从?这是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会扪心自问并深刻思考的问题。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打破了人们对个人道德的自信和对自由意志的迷信。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本书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彼得·辛格评价说:“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加批判地接受权威的危险。”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在耶鲁大学做了震惊心理学界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小世界实验”并提出“六度分离”概念,之后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获杰出教授荣誉。他所获得的其他荣誉和奖励还包括:福特基金奖学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理学奖和古根海姆奖。
读完这本《对权威的服从》,我和著作者一样都对这个实验结果失望不已。人们是那么服从权威,又那么难以反抗。可是当我们愤愤不平指责那些历史罪人,尤其是“刽子手”身份的人时,读完这本书,也不免产生了一丝的同情和怜悯。 犯错的究竟是谁?如果仅仅只是权威人物发号施令,但...
评分People will follow the authority, or be forced to conduct some behaviors that betray the morality. This just looks like the performace which we did in the test. However, one person is not able to own all the characters that must following the authority, act...
评分后面的介绍是从从维基上扒过来的,看了一遍,很多是从书上翻译的,大体准确。 在学校图书馆里还有很老的黑白纪录片,就是他们当时拍摄的,看得真是毛骨悚然。实验者身强体壮,明明心中紧张万分,却还要故作镇定的按下按钮,不停的回望白大褂的实验员,实验员只是几句冷冰冰的“...
评分 评分小木屋借回来的三本书其中之一《对权威的服从》,2020年书单中完成的第一本书,1月4日至1月11日,并在1月11日读书会分享给伙伴,完成目标带给个人的喜悦,是灵魂对自我的认可。 整体来说,这是一本学术类著作,完全不似心灵鸡汤,没有浇灌却真的是对社会对自我认知的洗礼。 虽...
实验是经典的,这本书最有意思的点是对于部分参与者的访谈,普通人是如何对待“权威”的,人性果然是经不起检验的吧
评分2016年9月1日在去武汉的高铁上读毕,此书正如米尔格罗姆所说,源于米尔格罗姆对于艾希曼事件(也就是阿伦特“平庸的恶”)的反思,还有一系列关于大屠杀的研究以及奥威尔、奥勒斯的著作。但是,米尔格罗姆的高明之处在于可以用简单的研究设计,将服从、权威与一系列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步步揭示出来,这种揭示是震憾性的,对于认识人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和the Lucifer Effect 异曲同工
评分2016年9月1日在去武汉的高铁上读毕,此书正如米尔格罗姆所说,源于米尔格罗姆对于艾希曼事件(也就是阿伦特“平庸的恶”)的反思,还有一系列关于大屠杀的研究以及奥威尔、奥勒斯的著作。但是,米尔格罗姆的高明之处在于可以用简单的研究设计,将服从、权威与一系列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步步揭示出来,这种揭示是震憾性的,对于认识人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和the Lucifer Effect 异曲同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