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我乡我土"

书写"我乡我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松睿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5-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370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研究
  • 现代文学
  • 李松睿
  • 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四十年代
  • 文学
  • 思想史
  • 乡土文化
  • 地方风俗
  • 民间艺术
  • 传统技艺
  • 家乡记忆
  • 文化传承
  • 地域特色
  • 生活写实
  • 人文关怀
  • 乡土情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倡导在小说写作中加强对地方性特征的描绘与表现。于是,以地域风光、地方风俗以及方言土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性特征在小说中大量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本书试图从文艺理论和小说文本两个层面对这一文学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文艺理论家为何在此时倡导作家描绘地方性事物;小说形式在纳入大量地方性内容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地方性特征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发挥何种的功能,呈现地方性特征对于40年代中国小说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松睿 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视与文化研究。曾经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读书》、《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各类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信息

目录
序言 / 吴晓东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 地方性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
第一节 地方性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地方性与民族主义文艺
第三节 地方性与京派文学
第二章 20世纪40年代关于地方性问题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地方、民族与世界
第二节 地方性与知识分子改造
第三节 地方性与真实的生活表现
第三章 地方书写与国族叙述:以老舍的小说创作为中心
第一节 “失而复得”的地方性特征
第二节 个人与国家
第三节 抽象意义的寻求
第四节 地方性:中华民族的表征
第四章 地方性与解放区文学
第一节 赵树理、地方性与认知“装置”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地方性的呈现
第三节 人物形象与地方性的显隐
第五章 梁山丁:多重关系中的地方风物
第一节 命运多舛的小说
第二节 乡土的爱恋与迷惘的情绪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中的“土地”
第六章 师陀:地方作为心灵的投影
第一节 “故乡—异乡”双线叙述
第二节 “时间”“命运”与“衰败”
第三节 迷失在荒凉的旷野
结语
附录 政治意识与小说形式
——论卞之琳的《山山水水》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李 斌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有关现代文学中的“地方性”和“乡土文学”的研究其实已有不少,比如对“民族形式”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对现代文学和“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等等。但与以往研究不同,李松睿的《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评分

徐 刚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李松睿博士的著作《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讨论“地方性”这一20世纪中国文学中极为重要的论题,并试图以此为据提供中国文学在20世纪40年代的战争环境中所特有的历史风貌。在此,30与40年代的文学转折...  

评分

从“我乡我土”到“异地异路” ——1940年代文学与“地方性”的再问题化 路杨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方法上的探寻与转型,1940年代文学也因其丰富驳杂的面貌成为近年来新见迭出的研究领域。李松睿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书写“我乡我土”——...  

评分

李 斌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有关现代文学中的“地方性”和“乡土文学”的研究其实已有不少,比如对“民族形式”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对现代文学和“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等等。但与以往研究不同,李松睿的《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评分

徐 刚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李松睿博士的著作《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讨论“地方性”这一20世纪中国文学中极为重要的论题,并试图以此为据提供中国文学在20世纪40年代的战争环境中所特有的历史风貌。在此,30与40年代的文学转折...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合法文学”的形式分析。

评分

研究方式较好,但是文笔不佳。详细内容见书籍与笔记。

评分

有所得。

评分

长于文本分析,文史互见功夫深,能在材料堆里取舍。前二章的论述囿于左翼史观,是与三四十年代“民族”话语和“国家”意识的对话,入乎其内但没有出乎其间,能不能在民族国家的话语系统外介入“乡土”与“地方”?

评分

有所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