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以中国文学传统和晚清、五四的小说状况为根基,借鉴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把纯形式的叙事学研究与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开大陆学者应用叙事理论以成专著之先河。
小说的三个要素:时间、视角与模式。 一、叙事时间包括演述时间与情节时间。前者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时间,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对于小说情节没有推动,而只是将一件事情叙述完整;后者是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情节的时间。比如双线并行,共同推向结局。...
评分 评分世上好书的出现,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长期积累,水到渠成;一是机缘凑合,别开生面。若是后者,往往与特定时代氛围有关。我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属于后者,故谈论此书的得失,必须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围与博士培养制度的建立,作为必要的参照系。 自1978年改革...
评分脉络非常清楚,陈老师对概念、方法的界定很明了;强调“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共同指向转变(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小说形式感的加强和小说人物的心理化),泾渭分明又齐头并进的“史传”和“诗骚”两大传统,在西洋...
评分全书结构很简单,理论架构也很清晰,讲述得非常清楚。只是如附录所言,诸如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读者反映等没有涉及却又非常重要的点。
评分算是写得非常清晰通俗而又大气的一本学术著作了。
评分扎实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的基础上的。实际上这本书我还没读完,不过近期是不会再读了。
评分我觉得有启发性的部分反而是占篇幅较少的古典理论的影响
评分陈老师之所以能领异标新,就在于他敢于对西方的那一套删繁就简。 博士论文可能是很多学者写的最认真的一本书罢,资料搜罗,分析简直可怖,陈老师说的好,很多精彩的结论往往是被丰富的资料和严谨的推论逼出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