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

區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 皮埃爾·布爾迪厄
出品人:
頁數:943
译者:劉暉
出版時間:2015-10
價格:8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11591
叢書系列: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布爾迪厄
  • 文化研究
  • 社會分層
  • 社會科學
  • 法國
  • 政治社會學
  • 社會
  • 區分
  • 認知
  • 思維
  • 邏輯
  • 判斷
  • 分析
  • 決策
  • 認知偏差
  • 思維模式
  • 自我覺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區分》通過各種社會統計調查和時尚采樣,揭示齣各種所謂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費其實是各階級內部各階層相互鬥爭的場域,反映的是社會的區分與差異,而這種種文化消費又再生産瞭這種區分與差異。

本書告訴我們,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純粹的,都是習性、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産物。趣味是一種對人的階級分類,而這一分類的構成、標示和維持,掩蓋瞭社會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瞭某種閤法的外衣。

本書是布爾迪厄這位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法國思想傢對社會的最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顛覆瞭人們的日常觀念,極具穿透力。

著者簡介

布爾迪厄(1930-2002),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傢、社會學傢。主要著作有《實踐理論綱要》《國傢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再生産》《藝術的法則》《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在這些著作中,布爾迪厄藉助其“習性”、“資本”、“場”等概念,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瞭深刻的批判。

譯者

劉暉,1970年生,法國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譯著有《色情史》《藝術的法則》《男性統治》《帕斯卡爾式的沉思》《自我分析綱要》等。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趣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第一章 文化貴族的爵位和領地
第二部分 實踐的經濟
第二章 社會空間極其變化
第三章 習性與生活風格的空間
第四章 場的動力學
第三部分 等級趣味與生活風格
第五章 區分的意識
第六章 良好的文化意願
第七章 必然的選擇
第八章 文化與政治
結論 階級與分類
附言 對“純粹”批判的一種“通俗”批判的若乾因素
附錄
索引
錶目錄
圖目錄
參照圖片目錄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今天(1月23日),是皮埃尔·布尔迪厄逝世14周年纪念日。不久前,布尔迪厄响彻理论界的著作——《区分》终于在中国出版。这是一份迟到了37年的邀请。   1979年,布尔迪厄的《区分》在法语世界问世了。这本书的出版并非横空出世:在此之前,布尔迪厄发表了《论摄影:一种中等...  

評分

某日在食堂吃午饭,某古代文学同侪跟我说:我认为审美就是暂时对世俗的超脱。我先是一惊(这么有哲理的话),然后淡淡地说(为了美学专业的尊严):你这是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当年有个叫康德的也是这么说的,还企图把这种趣味普遍化,要将之作为审美的普遍法则,too simple,t...  

評分

評分

看完Bourdieu的《The Love of Art》以及《Distinction》,首先先想到的是拿康德的三大批判来对比Bourdieu的架构,因为两者思考结构以及出发点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用kant的结构来作为基底评述其实是某种偷懒的方法。Bourdieu首先承袭了理性批判的时空形式,然后依据历史的时...  

評分

虽然自己没有读布迪厄的这本英文版的区隔,但最近两周罗卡的课一直在讲这本书,今天连彬更是很详细地讲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的内容。他里面主要是讲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二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对于个人的品味的塑造,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对于食物、文化与自我呈现的选择显示出非常大...  

用戶評價

评分

布迪厄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亦是布迪厄獨步學林的標誌性作品。書名應譯成《區隔:對品位判斷的社會學批判》,這顯然是對康德《判斷力批判》的指涉。布迪厄並不同意康德所提齣的關於非功利的審美判斷力的思想,而是認為人的審美觀念從來就不脫離於階級與利益。被視為個人品質的趣味或品味,往往是社會性的。由此,他分析瞭70年代法國社會不同階級的各種品位、偏好和審美判斷力,揭示齣創造藝術及鑒賞藝術所需要的各種文化能力,以及各自具有非常明顯和獨特的社會價值和政治價值。居於支配地位的階級決定區隔的方式和值得追求的文化品味,而被支配階級參與文化競爭、主動抑或被迫選擇並施展區隔策略,這本身就決定瞭他們的被支配狀況。

评分

我們的自尊心對彆人譴責我們的趣味(品位/文化資本)之難以忍受,超過對彆人譴責我們的觀點之難以忍受。用大白話不恰當的概括可能就是,你能說我錯,不能說我low。每當這個時候,就應該想起布爾迪厄的觀點--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和純粹的,都是習性、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現有趣味裏怡然自得或是跳齣文化區隔的刻闆成見,這是個人選擇,隻是我們需要知道這背後隱藏的運轉邏輯,纔不至於被帶瞭節奏而不自知。

评分

http://mp.weixin.qq.com/s/QcjheM6h-0vSEV9kG3ClgQ

评分

集《攝影:中等品味藝術》《藝術之戀》等相關前著大成,79初版,引用率最高,排版最復雜,理論、量化與定性研究結閤最融洽,是文化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消費社會學、社會空間、階層流動領域必讀經典。需要大量有關文化生活百科知識,豐富譯注頗有幫助,可惜譯文仍需扣一星。

评分

布迪厄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亦是布迪厄獨步學林的標誌性作品。書名應譯成《區隔:對品位判斷的社會學批判》,這顯然是對康德《判斷力批判》的指涉。布迪厄並不同意康德所提齣的關於非功利的審美判斷力的思想,而是認為人的審美觀念從來就不脫離於階級與利益。被視為個人品質的趣味或品味,往往是社會性的。由此,他分析瞭70年代法國社會不同階級的各種品位、偏好和審美判斷力,揭示齣創造藝術及鑒賞藝術所需要的各種文化能力,以及各自具有非常明顯和獨特的社會價值和政治價值。居於支配地位的階級決定區隔的方式和值得追求的文化品味,而被支配階級參與文化競爭、主動抑或被迫選擇並施展區隔策略,這本身就決定瞭他們的被支配狀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