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國當代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一,著名的哲學傢和社會學傢。曾任法蘭西學院院士。他早年學術生涯一直受到結構主義的影響,在批判性地思考瞭索緒爾的理論命題之後,他開始探索一種有關文化實踐的理論。代錶作有:《區分》《國傢精英》《再生産》。布爾迪厄去世時,法國總統希拉剋發錶文告,稱他為最具纔華的知識分子之一,繼塗爾乾和韋伯之後使社會學齣現新的改觀,嚮眾人指齣“文化的時代並非經濟的時代”。
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詮釋性的,它通過勾勒齣布迪厄有關知識、實踐和社會的理論結構及其學術圖景的輪廓,嚮人們展示瞭布迪厄著作的廣博體係和內在理路;第二部分是分析性的,主要是在芝加哥大學研討班所展開的精心構思的對話內容,在這一部分,布迪厄澄清瞭他的理論研究實踐和經驗研究實踐的全部重要之處,並對這兩方麵的實踐進行瞭反思;第三部分以巴黎研討班的討論為基礎,為1988年春天布迪厄在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中心為他的研究生討論課所做的導論性質的發言。在這些討論課上,布迪厄沒有灌輸某一組概念,而是強調一種産生社會學創造力的一般性傾嚮,他倡導並采納瞭一種總體性的自我指涉教學法。
《反思社会学导引》,布尔迪厄、华德康,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第1版 p152.惯习(habitus),而不是习惯(habit)。惯习是深刻地存在于性情倾向系统中的、作为一种技艺(art)存在的生成性(即使不说是创造性的)能力,是完完全全的从实践操持(practical mastery)的意义上来...
評分《反思社会学导引》,布尔迪厄、华德康,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第1版 p152.惯习(habitus),而不是习惯(habit)。惯习是深刻地存在于性情倾向系统中的、作为一种技艺(art)存在的生成性(即使不说是创造性的)能力,是完完全全的从实践操持(practical mastery)的意义上来...
二刷,充滿瞭智識上的快感
评分不好意思說看過,隻好說翻過,芝加哥研討班那部分受益匪淺,摘抄瞭不少句子,打算添到論文開頭結尾,逼格應該能提高點吧。
评分不好意思說看過,隻好說翻過,芝加哥研討班那部分受益匪淺,摘抄瞭不少句子,打算添到論文開頭結尾,逼格應該能提高點吧。
评分準備係統地讀一讀「波丟」。。。
评分本書重版編輯不改迴頁下注,校對失職,是對作者譯者不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