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綱要

自我分析綱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皮埃爾·布迪厄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劉暉
出版時間:2017-1-15
價格: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0236490
叢書系列:布爾迪厄作品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布爾迪厄
  • 布迪厄
  • 法國
  • 個體的社會化
  • 社會理論
  • 社會學想象力
  • 社會
  • 自我認知
  • 心理成長
  • 內在探索
  • 個人發展
  • 思維模式
  • 情緒管理
  • 自我覺察
  • 心理分析
  • 行為心理學
  • 心智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我分析綱要》不是傳記,而是布爾迪厄對自我的社會學分析。布爾迪厄對自己采取瞭批判反思的視角,僅僅選取瞭自身經曆中從社會學觀點來看直接相關的特徵,也就是對社會學理解和解釋必要的特徵。他描述瞭他的童年經曆和寄宿生活,20世紀50年代初他進入哲學場時的狀況,從哲學轉嚮人種學和社會學的蛻變過程,以及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他所從事的調查,最終對自身的知識籌劃提齣瞭社會學解釋:低微的齣身與學業的成功産生瞭他分裂的習性,這種習性與他積纍的學術資本一起,在知識場的作用下,導緻他獨特的實踐——通過對立麵的協調,把宏大的理論抱負與低微的研究對象相結閤,以求創立一種總體性的實踐的社會理論。

著者簡介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是當代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傢,思想傢和文化理論批評傢。1954年他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56年應徵入伍,在阿爾及利亞服役兩年。1964年迴到巴黎,於1975年創辦《社會科學研究行動》(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2年成為法蘭西學院唯一的社會學教授,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學術總監。主要著作有《實踐理論大綱》《藝術的規則》《帕斯卡式的沉思》《男性統治》《區隔》等。

圖書目錄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自我分析与分析自我—— 《纲要》中的布迪厄与其社会学思想浅议 引子: ...为了提供一个作为客观化工作的核心的自我分析与分析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例子,我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写作《学术人》(1984)之前所作的调查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 ——布迪厄:为什么社会科学应该以自...  

評分

社会学分析排除心理学,几个情绪变化除外。——皮埃尔•布尔迪厄,《备课笔记》 布尔迪厄的这部著作撰7写于2001年10月到12月间——但他多年以来致力于此并深思之,他尤其要思考适于赋予它的形式——,这部著作始于他在法兰西学院的最后课程,是按照《科学的科学与反思性》最...  

評分

社会学分析排除心理学,几个情绪变化除外。——皮埃尔•布尔迪厄,《备课笔记》 布尔迪厄的这部著作撰7写于2001年10月到12月间——但他多年以来致力于此并深思之,他尤其要思考适于赋予它的形式——,这部著作始于他在法兰西学院的最后课程,是按照《科学的科学与反思性》最...  

評分

开篇对于“场”的强调——请允许仅读过布尔迪厄大部分已出版著述的我粗浅地以为——“场”通过与介入到其中的个体所发生的龃龉而展现其效力,特别是知识场,大学场与硬科学场,对于知识世界的众多异见与分歧展现了“场”中“斥力”与“引力”的各种可能性空间,并连缀起了布尔...

評分

自我分析与分析自我—— 《纲要》中的布迪厄与其社会学思想浅议 引子: ...为了提供一个作为客观化工作的核心的自我分析与分析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例子,我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写作《学术人》(1984)之前所作的调查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 ——布迪厄:为什么社会科学应该以自...  

用戶評價

评分

通牌是對同時代法國文人的焦慮...

评分

1理解,就是首先理解一個場,一個人與這個場一起並通過反對這個場而形成。 2一個人變成哲學傢是因為他被認可,而且他通過為自己取得哲學傢的權威地位認可自己。哲學選擇因此是身份自信的一種錶現,這種錶現又強化瞭身份自信(或傲慢)。 3許多知識分子都質疑世界,但很少有知識分子質疑知識世界。 4我從事社會學和人種學,在某種程度上是齣於對經院觀點的深惡痛絕。 5這種激情無疑在産生常新問題的研究本身的邏輯中找到瞭根源,也在奇妙的和完美的科學世界提供的異乎尋常的喜悅和快樂中找到根源。 6我的所有行為都是由孤苦伶仃的內心憂傷通過多種原因決定的:發狂工作也是一種通過關注彆人來填補巨大空虛和擺脫絕望的方式;放棄哲學的高貴,趨嚮貧民窟的苦難也是對我少年時代非現實主義的一種犧牲式贖罪。 7我為什麼、尤其是為瞭誰寫作?

评分

布爾迪厄選取自身生活經曆片段,進行社會學分析的論著。在這本小冊子裏,布氏將自身的低微齣身,以及從哲學轉嚮社會學的學曆曆程,都運用其代錶性的資本-慣習-場域的理論來加以分析。這種把學術分析跟個人生命體驗完美結閤在一起的做法,本身就是米爾斯所雲“社會學的想象力”的體現。不隻如此,本書還具備瞭相當程度的文學性與可讀性,布氏關於貧寒童年生活、社會學學術誌趣,以及跟薩特等法國名人交往曆程的描述,都非常生動,耐人細讀。

评分

布爾迪厄的自傳,不過他不承認這是一種自傳,而將其仍舊作為社會分析。因此,我們看這部書的時候,應該小心,因為這本書一部分是他自我的記憶片段,另一部分是他對於自己經驗的剖析。當然這種剖析仍舊是建立在他自我成功的經驗基礎之上,畢竟從外省考入巴黎,在巴黎高師就讀後,開始進入到社會學研究領域,通過對於社會經驗的分析來對抗哲學的霸權。在他的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到外省與巴黎的對峙,底層與上層經驗的對峙,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哲學與社會學的對峙。這種二元經驗的對峙,隻有布爾迪厄認真對待,並將其作為個人經驗進行瞭社會分層分析。在書的最後一部分,他提到瞭法國知識分子對於馬剋思主義的態度,他認為自己雖然接受瞭底層經驗,但是抵抗的是知識分子高高在上的態度,所以並沒有參與其中,但是從精神上有被認為是極端的斯大林分子。有趣。

评分

第一本布爾迪厄 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