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出各种所谓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其实是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的是社会的区分与差异,而这种种文化消费又再生产了这种区分与差异。
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外衣。
本书是布尔迪厄这位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法国思想家对社会的最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观念,极具穿透力。
布尔迪厄(1930-2002),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纲要》《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再生产》《艺术的法则》《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在这些著作中,布尔迪厄借助其“习性”、“资本”、“场”等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译者
刘晖,1970年生,法国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译著有《色情史》《艺术的法则》《男性统治》《帕斯卡尔式的沉思》《自我分析纲要》等。
虽然自己没有读布迪厄的这本英文版的区隔,但最近两周罗卡的课一直在讲这本书,今天连彬更是很详细地讲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的内容。他里面主要是讲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二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对于个人的品味的塑造,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对于食物、文化与自我呈现的选择显示出非常大...
评分虽然自己没有读布迪厄的这本英文版的区隔,但最近两周罗卡的课一直在讲这本书,今天连彬更是很详细地讲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的内容。他里面主要是讲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二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对于个人的品味的塑造,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对于食物、文化与自我呈现的选择显示出非常大...
评分翻译水平实在是不行,首先是不理解社会学理论,其次是中文水平也实在不行,经常句子不通顺。作者的社会学研究不论是方法还是研究结论都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讨的,很多研究对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考虑到因为翻译词不达意损失了多少,强烈建议出版社找个懂法文...
评分 评分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乡村邮递员的儿子,早年生活在偏远的西南农村并说一口方言,充分“体验到了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统治。”幸亏他异常聪颖并且勤奋,也幸亏有那么一所不重门第只看成绩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使得他得以通过考试这个跳板,从底层社...
布迪厄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亦是布迪厄独步学林的标志性作品。书名应译成《区隔:对品位判断的社会学批判》,这显然是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指涉。布迪厄并不同意康德所提出的关于非功利的审美判断力的思想,而是认为人的审美观念从来就不脱离于阶级与利益。被视为个人品质的趣味或品味,往往是社会性的。由此,他分析了70年代法国社会不同阶级的各种品位、偏好和审美判断力,揭示出创造艺术及鉴赏艺术所需要的各种文化能力,以及各自具有非常明显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决定区隔的方式和值得追求的文化品味,而被支配阶级参与文化竞争、主动抑或被迫选择并施展区隔策略,这本身就决定了他们的被支配状况。
评分我们的自尊心对别人谴责我们的趣味(品位/文化资本)之难以忍受,超过对别人谴责我们的观点之难以忍受。用大白话不恰当的概括可能就是,你能说我错,不能说我low。每当这个时候,就应该想起布尔迪厄的观点--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和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有趣味里怡然自得或是跳出文化区隔的刻板成见,这是个人选择,只是我们需要知道这背后隐藏的运转逻辑,才不至于被带了节奏而不自知。
评分书涵盖布尔迪厄的大部分思想。研究文化、经济与社会结构相互促成,每一方面又都说得都很犀利。翻译读着吃力。
评分http://mp.weixin.qq.com/s/QcjheM6h-0vSEV9kG3ClgQ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惨不忍睹。我的法文原版留在了法国,想引用一下中文版本,结果翻了一下没几句通顺的话,读起来比法文原版还累。还以为商务印书馆的翻译质量比较有保证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