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50
译者:徐坚
出版时间:2014-4-1
价格:7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0518
丛书系列:苏立文作品集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艺术
  • 中国
  • 苏立文
  • 历史
  • 文化史
  • 文化
  • 中国艺术史
  • 中国艺术
  • 历史
  • 绘画
  • 书法
  • 雕塑
  • 工艺
  • 文化
  • 美学
  • 传统艺术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好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40年之经典读本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 迈克尔·苏立文院士 继《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之后又一重磅力作

《中国艺术史》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 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者苏立文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数千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这本书是最好的中国艺术史著述。除了苏立文,没有任何中国艺术史家能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

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一书表述之清晰、内容之均衡,对主题把握之熟稔,几乎无出其右者。它为所有的中国艺术初习者提供了极好的途径。 ——谢柏轲(Jerome Silber Geld,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主任)

苏立文先生是中国美术界的老朋友,他对中国艺术不遗余力的研究和推介,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人类的艺术发展,都是贡献巨大的。——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苏先生对中国艺术和中国人民始终抱有巨大的热情,非常让人感动。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苏立文教授对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史家都给予过很多鼓励和提携,是一位真正的仁人长者,我们都很感激他。——万青力(香港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作者简介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研究。荣获过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所机构颁发的多项荣誉和研究基金。

1940年代来到中国,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中国现代艺术家,此后一直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权威。著有《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等多部深具影响力的专著。

译者简介

徐坚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和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学习,曾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教授及法国高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基金会爱马仕学人。研究领域包括东亚及东南亚青铜时代考古学、考古学理论和考古学史、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艺美术和小艺术传统、濒危档案、文化和族群研究。 著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等,译有《阅读过去》《考古学思想史》和《理解早期文明》等作品。

目录信息

英文版第五版序
第一章 历史文明的曙光
第二章 早期青铜时代:商和西周
第三章 东周和战国时代艺术
第四章 秦汉艺术
第五章 三国六朝艺术
第六章 隋唐艺术
第七章 五代与两宋艺术
第八章 元代艺术
第九章 明代艺术
第十章 清代艺术
第十一章 20世纪中国艺术
注释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图版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Bronze: By about 1500 B.C. the Bronze Age culture was widely spread over norther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P17 Prominent among the officials was the diniver, zhenren, who composed and probably wrote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oracle bones and interpreted ...  

评分

知道这本书是5年前,方振宁先生在微博上分享春节读书计划写到:苏立文写得好啊,没有一位中国美术史家可以有这样的文笔和犀利客观的眼光。 书封介绍,这是牛津、耶鲁、普林斯顿等世界名校沿用40年的经典读本。 苏立文先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这位英国剑桥大学的高才生,早在抗...  

评分

读过不少西方汉学家的著作,胜在局外人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在内容架构和写作形式方面,总觉得读着不那么流畅,且和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总保持着一点距离,史学方面尤其如此,李约瑟、费正清的学术深度远不如陈寅恪、钱穆等人。毕竟,中国自《尚书》、《春秋》起的史学传统绵延...  

评分

尚可。西方人就事论事的理念向来比当代中国人要强些,但不介意作为入门读物,本文内容浅显宽泛,可为他山之石,但过于武断,疏于深层次的理论支持,懵懂无知的情况下难免有先入为主的隐患,况且一家之言,不足为训。当然,最刺激本人情感的一点就是,这哥们动不动就说这个那个...  

评分

读书笔记loading中,先写短评。一周看完,看完却无特别大的印象,没有想象中的好吧。译者是我的大学老师,对他的翻译我放了120个心,印象不深刻,也许是因原书的问题吧。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艺术史的书,却只有“艺术”之感,而无“史”之感,可能因为我读史著较多吧。从艺术...  

用户评价

评分

简洁明了

评分

陶瓷篇幅不少,书法几乎可以忽略,形式上应该参考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评分

先读洪再新的教科书,再看这本简直是如沐春风!内容宽泛浅显,脉络清晰。非常适合入门的必读书目。

评分

“在论述中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亦史亦论,亦事亦人。”这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苏立文治学观点的评价,也同样适用于对该书的评价。

评分

作者对近代中国艺术的感触相当敏锐.在作者看,近代中国艺术的变调,一方面源于"冲突-回应",另一方面更在于本身创作环境的改变——来自政治权威对艺术牵制的加强.所谓近代艺术的反抗张力即源于后者.这种张力,来也将决定着未来中国艺术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