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 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最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用文字记载的生平、风格等等来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这在三联已出版的几种学术专著中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这本书原本就是为西语世界的普通读者所写,比为专业读者所写的研究性著作更普及,对画面的分析也就更细腻。
高居翰(1926—201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教授,1997年获该校终身成就奖;亦曾长期担任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2010年,史密森尼学会授予其查尔斯·朗·弗瑞尔奖章(Charles Lang Freer Medal),表彰他对亚洲和近东艺术史的杰出贡献。高居翰教授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
李 渝(1944— )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博士,师从高居翰。在中国美术方面著有《清末的市民画家——任伯年》、《中国现代绘画中的民族主义与先进风格》、《唯美与现实——文革以后中国绘画》等文。也从事小说创作、文学及影剧评论。
封套上有《纽约先驱论坛》的评论:(此书)至少能祛除西方人对中国画的两项偏见~一是以为所有中国画都体现同一美学观,看起来都相像;二是以为中国的美学标准神秘、玄奥,异乎西方人的思想情感、因为不得其门而入。 很惭愧对于第一点偏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一些。这本书对...
评分作为一个外行人,读一本这样的艺术史著作,却完全没有疏离感。每一张图、每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对我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遥想这只是高先生年轻时的著作,大师当如此。 虽然对中国古画并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本书,还是对中国古画的空间感、对留白、对线条有了初步的了解,同...
评分作为一个外行人,读一本这样的艺术史著作,却完全没有疏离感。每一张图、每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对我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遥想这只是高先生年轻时的著作,大师当如此。 虽然对中国古画并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本书,还是对中国古画的空间感、对留白、对线条有了初步的了解,同...
评分看完。不太适合以此为蓝图概念中国画史,更适合自己有了主线之后想换个角度补充佐证之用。这书成于60年代,大概也受当时可以搜集到的素材及研究成果所限吧,看着晕晕的。比如从译者序里看似乎并不主张把画家和作品放在画家所处的年代以及环境还有结合画家自身的际遇性格来解读...
评分当我在阅读《图说中国绘画史》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回忆起大学课堂中的美术史课程。这种回忆,并不是在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求内容上的相互印证。相反,二者的差异---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最终的结论---让我对“美术史”有了另一种认知。在此之前,我所看到的绘画史是各个时期各...
看过繁体版,很高兴终于出了大陆版。真的好的一本书。
评分屯了多年,前几天因为查资料开始读,觉得很好看,索性一口气读完。如何好看呢?我对绘画是门外汉,但多年前做古代文学理论时,浏览过一些古代的画论,总觉得看不明白。同样的一些修辞术语,用来说诗词会觉得妙绝,拿来言画就觉得把握不住。这本书却能用晓畅的白话,说出一幅古画好在哪里,线条怎样,墨色怎样,等等,所以就觉得好看了。不过,全部读完,再回头翻书中所引的作品,又觉得缺点意思,未能尽其意,再次怀想那些古人画论的只言片语,竟能觉出一丝感觉了。如此看来,以异域之眼触碰古人之心,莫非是今人理解古画的一个方式?看画于我是回看自己的人生境遇心绪吧。另外我这版似有错误,p87二段十行“迁”似应为“牵”;p127二段五行“引人无比”不知何意;p232陈洪绶条“1942年”当为“1642年”等。
评分唉 ~居然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让我第一次真正对中国绘画直观并系统地欣赏,终于不用频繁看到“传神写照,气韵生动”这些抽象词汇。虽然对一些画的揣摩与赏析个人情绪太重,但至少真正教会人如何去“看”画。适合入门。如果中国的美术馆在每幅画旁边挂的牌子上也能这样介绍作品就好了,每次都是作者生平加画派加各种皴的专业术语堆积,对初学者几乎没有帮助。
评分读来一直激动不已,可惜的是选画代表性有限——可能是时代的缘故吧。
评分唉 ~居然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让我第一次真正对中国绘画直观并系统地欣赏,终于不用频繁看到“传神写照,气韵生动”这些抽象词汇。虽然对一些画的揣摩与赏析个人情绪太重,但至少真正教会人如何去“看”画。适合入门。如果中国的美术馆在每幅画旁边挂的牌子上也能这样介绍作品就好了,每次都是作者生平加画派加各种皴的专业术语堆积,对初学者几乎没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