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桃花源

移动的桃花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石守谦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0
价格: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3121
丛书系列: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石守谦
  • 艺术
  • 美术史
  • 山水画
  • 书画
  • 绘画史
  • 文化
  • 移动的桃花源
  • 散文集
  • 旅行文学
  • 心灵栖居
  • 诗意生活
  • 人文地理
  • 当代散文
  • 精神漫游
  • 自然之美
  • 东方哲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传统文化意象,正可以增进现代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

书名“移动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这几个世纪当中,山水画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世界中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将之视为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之间文化互动的考察对象。

---------------------------------------------------------------------------------------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东亚”之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概念,固然与欧洲势力试图掌控世界版图有关,但在那之前,中国、日本、韩国所在的这个区域之中,却也确实存在过一些文化共相。这些文化共相在某些有利之情境下,得以形塑出一些清晰可感的“意象”,而为不同地区之人士所共享,甚至在他们之间促生出某种“同体感”。

这种心中可感的形象,即本文所称之“文化意象”,虽然并非全部具体可触,但仍然提供了一种大致的轮廓,足以在各地流动之过程中扮演一种指导性的角色;而此种大致之轮廓却也同时因其并不完全具体,不至于束缚人的反应,因而亦保留了各种在地诠释所需的必要空间。

——石守谦

作者简介

石守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着力从文化史角度探讨画史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要著作《风格与世变》、《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并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另有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动的桃花源——10世纪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项目,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特别注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

目录信息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移动的桃花源──桃花源意象的形塑与在东亚的传布
第三章 胜景的化身──潇湘八景山水画与东亚的风景观看
第四章 人物的来往──雪舟入明及当时北京、苏州画坛之变化
第五章 画史知识的传播──夏文彦《图绘宝鉴》与雪舟的阅读
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后记
图版目录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此书乃石守谦最新的个人研究成果(2007-2011年中研院深耕计划),从属于另一多人参与的“东亚文化之形塑”大型计划。随着近年来台湾学者将研究视域从狭义的迁台清宫收藏拓展至整个亚洲、乃至中西交流,并在故宫南部分院“收藏亚洲”定位的助推下,本专著与石守谦另主编《东亚文...  

评分

题目别致,写得也好看!从方法论而言,每一章的角度都足够吸引人。既有文本细读,又涉及到物件、图像、画坛之崛起、人物交往、知识传播。由文化意象入手,第四章标题里的”雪舟入明“本身就是很美的意象! 作者将文化意象分为这几类:理想世界的文化意象(桃花源、极乐净土)...  

评分

此书乃石守谦最新的个人研究成果(2007-2011年中研院深耕计划),从属于另一多人参与的“东亚文化之形塑”大型计划。随着近年来台湾学者将研究视域从狭义的迁台清宫收藏拓展至整个亚洲、乃至中西交流,并在故宫南部分院“收藏亚洲”定位的助推下,本专著与石守谦另主编《东亚文...  

评分

题目别致,写得也好看!从方法论而言,每一章的角度都足够吸引人。既有文本细读,又涉及到物件、图像、画坛之崛起、人物交往、知识传播。由文化意象入手,第四章标题里的”雪舟入明“本身就是很美的意象! 作者将文化意象分为这几类:理想世界的文化意象(桃花源、极乐净土)...  

评分

题目别致,写得也好看!从方法论而言,每一章的角度都足够吸引人。既有文本细读,又涉及到物件、图像、画坛之崛起、人物交往、知识传播。由文化意象入手,第四章标题里的”雪舟入明“本身就是很美的意象! 作者将文化意象分为这几类:理想世界的文化意象(桃花源、极乐净土)...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内心脆弱而敏感的时候,还有一个诗情画意的精神家园,胡不归?非常喜欢前两篇,作者在对“桃花源意象”以及“潇湘八景”,在中日韩之间传播的轨迹,及折射出的共同的艺术取向,文化特性,考证详实动人。人物篇里蕴含的朴素的政治vs艺术的观点(明代北京Vs苏州)也很有意思。

评分

翻了三分之一,不打算往下看了⋯語言起承轉合沒有太大吸引力,這種pattern的論文也沒有特別的想法,算是器識好了⋯還是風格與世變有意思呢⋯

评分

桃花源和潇湘意向两篇比较扎实,后面两篇并没有讲到太多互动,有拼凑之嫌。总体三星半

评分

读美术史总让人愉悦

评分

选了三章有关的读,桃花源一章有意思,雪舟入明感觉是凑成的。。。。。好像对意象的播迁和意象对意象的再诠释论及稍少,桃花源的意象也应当和陶渊明的意象是伴生的,两种意象的交叠和互动似仍有讨论空间【并不懂艺术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