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1909——2001)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大学瓦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秩序感》《象征的图像》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者能轻松学习。
范景中,1951年11月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理论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先后任《美术译丛》和《新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出版社总编等职。
杨成凯,笔名林夕。1941年生,山东招远市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任至研究员。学术活动范围广泛,在语言学理论、汉语语法、文学艺术、目录版本、古籍整理等领域都有著述发表。尤为倾心中国古文献收藏和研究,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其他论著见有关专业刊物。
读艺术史如走马灯,如若只是一幅幅经典、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奇闻异事,则读后心头只如流水拂过,了无痕迹,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但是这本《艺术的故事》则不是如此,当我合上书页,细细回想,一条模模糊糊的艺术发展主线隐隐在脑中蜿蜒起伏,艺术家的故事反倒没有记住几个——本...
评分有很多同学分不清《艺术的故事》和《艺术发展史》之间的关系。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说明一下下。 The Story of Art这本书最早翻译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中国还没加入任何国际版权公约组织。翻译者范景中老师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翻译,还是美术史家,他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许多...
评分在我到今天为止的阅读过程中,有三本书是无论如何都绝不愿意错过的,它们分别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虽然真的这样一本正经的把这三本没什么联系的书排列在一起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傻气)但对一个,算不上聪明,又懒,又缺乏基础知识...
评分概论 《艺术发展史》被盛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一部艺术史著作” 和“艺术史中的圣经” ,其作者贡布里希因其深远影响被授予爵士勋位。《艺术发展史》不同于其他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以其简明生动的语言和对画作透彻的阐释评析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和丰硕的收获。 贡布里希的...
评分当一件艺术品摆在我的面前时,我当如何看待它。这是作者写作此书的一个目的,同时也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有人指着一幅“光怪陆离”的油画告诉我,这出自一个当代大师的手笔。我就会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有些面红耳赤。看着那些综合交错的线条与纷繁复...
入门科普书。粗暴的总结起来是“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进步从来不是技法的进步,而是艺术家思想的进步。”艺术品只是载体。
评分读过之后才会知道真正钻进自己学术研究中的人,厉害的地方是不仅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能有一番作为,而且更能为普罗大众写就一部经典的入门专著,不堆砌术语,不随意使用各类文学修饰词,不呆板僵硬地只会用时间对应历史事件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历史叙述,活学活用地用自己的情景逻辑分析将整个西方艺术史纳入到自己的思考和写作节奏中去,最终留给读者的是一个清晰的,富有逻辑性的历史事件发展结构和更多的去走进艺术世界深处的勇气与信心。
评分一字一句认真读完,感觉获得了新生。觉得人类真是棒棒哒,有这样多了不起的人前仆后继地开拓创新,呕心沥血地磨练着自己让艺术这种观念的形式一步一步地突破旧有的疆域,有种谜之感动啊
评分确实如同作者所说,特别适合十五六岁的时候入门来读,不过现在读到也不算晚。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关于现代绘画的起源,结构、表现和形式的分别对应人物乃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评分实际上根没有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