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片论

教育片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英] 洛克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熊春文
出版时间:2014-2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45449
丛书系列:思想与社会
图书标签:
  • 洛克
  • 教育
  • 教育学
  • 英国
  • 〖西方思想史〗
  • @译本
  • 社会学
  • Locke
  • 教育学
  • 影视教育
  • 教学方法
  • 课程设计
  • 教育理论
  • 媒体教学
  • 教育改革
  • 学习理论
  • 教育研究
  • 教学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思想与社会”系列中的一种,是关于教育理论的名著。教育在洛克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洛克涉及知识的起源和增长、意识的发展、性格、德行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形式等多个主题,全面论述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本书既是教育领域的名著,同时对于政治学和哲学研究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编者导言
献词
教育片论
各节主要内容
附录:致爱德华·克拉克的信件
译名对照表
修订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上周五(6月23日)耳边是周围亲戚孩子的高考分数,晚上分数线就出来了,竟然比平常年份高出50、60分,顿时几家不欢乐,几家愁。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的孩子,眼见着一个个长大,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脾气秉性的,配合着...  

评分

上周五(6月23日)耳边是周围亲戚孩子的高考分数,晚上分数线就出来了,竟然比平常年份高出50、60分,顿时几家不欢乐,几家愁。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的孩子,眼见着一个个长大,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脾气秉性的,配合着...  

评分

《教育漫话》这样经典著作,本当认真和仔细对待,可惜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有很多方面并不尽入人意之处,故而特此记录,可能徐大建先生的翻译版本更好一些,笔者尚未仔细对比,暂且对傅任敢先生翻译的老版做下评点。 1. 全书没有多少脚注和尾注(除43页一处脚注),这种处...  

评分

上周五(6月23日)耳边是周围亲戚孩子的高考分数,晚上分数线就出来了,竟然比平常年份高出50、60分,顿时几家不欢乐,几家愁。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的孩子,眼见着一个个长大,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脾气秉性的,配合着...  

评分

一个令教师和家长常感头疼的问题是面对孩子的撒娇使性不知如何是好。年轻一代父母普遍的共识是溺爱和打骂都是坏的教育,但这条原则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情境当中是需要行动智慧的,在言教身教不能立竿见影之时,面对孩子的顽劣胡闹,教育者往往深感无力。当面对坊间铺天盖地的教育...  

用户评价

评分

洛克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是一个令人诧异的异类,他对培养习惯的强调与亚里士多德如出一辙,然而他的核心精神却与亚里士多德背道而驰,后者强调“德性”和卓越,前者强调的却是“处处合宜”的教养。在这个教育结构里,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非常模糊,虽然只是一封信,但它对整个英国教育的原则却影响深远,英国生活的古典色彩,在这里能找到很多根源。

评分

洛克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是一个令人诧异的异类,他对培养习惯的强调与亚里士多德如出一辙,然而他的核心精神却与亚里士多德背道而驰,后者强调“德性”和卓越,前者强调的却是“处处合宜”的教养。在这个教育结构里,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非常模糊,虽然只是一封信,但它对整个英国教育的原则却影响深远,英国生活的古典色彩,在这里能找到很多根源。

评分

洛克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是一个令人诧异的异类,他对培养习惯的强调与亚里士多德如出一辙,然而他的核心精神却与亚里士多德背道而驰,后者强调“德性”和卓越,前者强调的却是“处处合宜”的教养。在这个教育结构里,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非常模糊,虽然只是一封信,但它对整个英国教育的原则却影响深远,英国生活的古典色彩,在这里能找到很多根源。

评分

最要看的是编者导读,对本书的评价很中肯。中间文本介绍较无趣,对大众读者来说意义不大,建议删除。正文内容参考下就好,在幼童教育中,洛克更偏爱德行、理性与教养等素质的养成,我觉得个人的天性、情感与行动力也同样重要,否则仅仅是培养了一位绅士罢了。驯服教育与解放天性应相辅相成,由此看出,洛克是名严师,而非良师。

评分

井然有序和持之以恒,这两种品格据说可以造成两个人之间的重要分别。于此我确信,没有什么比一个良好的方法更能为一名学者扫清道路,助他前进,使他轻易而又深入地探究到学问的真谛。他的老师应该努力使他明白这一点,让他习于秩序,在运用思维的过程中教给他方法;给他展示窍门在哪里,它有什么好处;让他熟谙各种方法,从一般的到特殊的,或者从特殊的到较为一般的,两种方法都要练习;使他明白各种不同的方法各自适于怎样的情境,它们又各自最适于达到何种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