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虽是一本教育人类学著作,但作者却在本书中综合了他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深入了他的绝大部分教育思想。换言之,他的绝大部分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这本书中了。因此,这是博尔诺夫的非常重要的著作,若要研究博尔诺夫的教育思想,不能不读他的这本著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书旨在通过人类学观察方法扩大教育者的视野,将参与教育过程中的连续性事件和非连续性事件全部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从加强教育的氛围----增加儿童的安全感、愉悦情绪、爱和信任,从存在主义哲学对与人产生遭遇的重大人生经历---教育中的非连续性事件的解读,从增加人的理性克服存在主义的缺陷,从对时空和语言的简单论述等达到上述目的。个人感觉人类学的领地已经被其他学科不断侵占,如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乃至哲学等,而教育学这个缺乏本体论的学科更是任人宰割。
评分是本当下处境引导自己找来读的书,优缺点明显,篇幅短,涉及议题众,故而简练概要。作者借鉴德国哲学人类学的立场、方法以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来对人的本质、处境及其教育和教育学议题进行的阐发很好看。印象最深的几处。作为关键概念的“遭遇”及其表征的非连续性教育以及它作为理解“人之成为真我”的前提,其中两处重要的教育议题的演绎:a.作者认为教育应当帮助人重返存在的“本源”。这部分的讨论取径(也可能是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的取径)和卢梭式的自然主义教育哲学路径是对比;b.认定教育者无法制造“遭遇”的讨论让我想找《教育的美丽风险》来对比辨析,以此审视博尔诺夫的局限。从论述绝望和希望并存的精神和人生实践态度展开对存在主义思想的“克服”,其中作者明确称存在主义为反理性思潮(可能是翻译问题),重申了现代启蒙理性的价值
评分1、此书(博尔诺夫,1983)对教育领域的人极具启发性;2、个人教育与发展的产生仅存在于充分的安全感与信心中,仰赖教育者的真诚信任与耐心;3、危机与遭遇是教育过程的必然,人在危机当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4、人类学告诉教育者,走出习惯,不要想当然。5、欧洲一百年前的经验显示所谓反智主义与教育无用论可能只是反僵化的形式而非教育本身。
评分被开启的感动。
评分非常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