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访谈 随笔 艺术 理想国 文化 人文 中国
发表于2024-11-22
谈话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编辑推荐
1.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
2.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感觉很多媒体在采访人的时候总在预设观点,有意识地引导采访对象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面,更气人的是,这种预设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这种访谈在书的前面部分比比皆是,读起来很别扭。甚至有一篇,陈丹青都怒了。虽然我不太喜欢他骂脏话,但我倒因此能理解一些他为什么要骂脏话了。到后面跟王安忆的对话,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对话必须在层次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才会碰撞出火花,才精彩,不然就是爆炸,是读者的噩梦。
评分草草一翻,其实这种访谈也就适合草草一翻了。“张爱玲的话有道理的——出名要趁早,你早早过了虚荣一关,此后可以比较沉静自知。”
评分看完这本书决定不再买他的书了,把手头的几本看完了事,之前看他的书,觉得还是个可爱的愤青,并且颇读过些书,也体验过种种苦难。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这厮人品实在是一般,从他刁难记者的那些回答可见一斑,而且还堂而皇之煞有介事的收录到文集里。抛开人品,本书的质量也是在不高,本身访谈可读性就低,支离破碎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如果对象是陈丹青就更完蛋。最后一点,这傻逼居然推崇周立波,看到那些个亲切的“波波”实在是够了。
评分过于泥沼。不如早期访谈好看,也许和话题有关,也许和访谈者的日渐疲惫有关,也许和读者的审美疲劳有关。最后一篇与王安忆对谈影视剧有份量。至于说对话录展示了交流的不可能与可能、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这倒是作品之外折射出的价值了。
评分追看先生文字多年,从未如此替他难过、惋惜过,言谈之间不再有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的诙谐、刺痛与巧妙,甚至连荒废集的圆滑都不复存在。选文不好,编辑也不好,近两年最喜欢反倒是他探访俄罗斯的长文。谈话不再,深陷泥沼。三星半。
这是部访谈集,感觉有点出晚了。但终究还是出来了。 排版装帧,封面设计,一如既往的优秀。陈丹青先生的品位,绝对不容人怀疑。 但书更重要的是内容。坦白的讲,《谈话的泥沼》初读,感觉有点让人失望。因为草草翻上一遍,发现书内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熟悉,看过了的。感觉...
评分这是部访谈集,感觉有点出晚了。但终究还是出来了。 排版装帧,封面设计,一如既往的优秀。陈丹青先生的品位,绝对不容人怀疑。 但书更重要的是内容。坦白的讲,《谈话的泥沼》初读,感觉有点让人失望。因为草草翻上一遍,发现书内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熟悉,看过了的。感觉...
评分由广西师范大学今年1月出版的《谈话的泥沼》一书,收录了文化学者陈丹青的各类访谈。其大部分文字曾见诸报纸杂志,时间跨度从2003年到2013年不等。陈丹青承认:“当它成为一本书之前,是电脑里的一大堆文件,我不知怎么办,最后才想出这个办法,把访谈归成一本算了。” ...
评分本书大部分文章都是陈丹青先生的访谈与对谈,其实个人平时比较讨厌读人物访谈,之前做媒体时,也做过访谈,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问题,把口语呈现在书面,当然陈丹青老师的访谈还是值得阅读,尽管有些在媒体上都已经看过,但还是早早预定了一本,等待收货的惊喜。
评分以前一直觉得,或许职业是什么,就该干什么。陈丹青首先是个画家,就应该好好画画,不要掺和那些与画画无关的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他被推到风口浪尖。于是想起来不久前买的这本书,是该扔掉(谁叫他不务正业),还是应该送给他人(谁叫他不务正业)。花了2个晚上看完了,决定...
谈话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