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泥沼

谈话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丹青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12
译者:有2014年11月3印本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3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50234
丛书系列:理想国·陈丹青作品
图书标签:
  • 陈丹青
  • 访谈
  • 随笔
  • 艺术
  • 理想国
  • 文化
  • 人文
  • 中国
  • 谈话的泥沼
  • 人际沟通
  • 心理洞察
  • 语言艺术
  • 思维陷阱
  • 情感表达
  • 社交困境
  • 自我认知
  • 深度对话
  • 心理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编辑推荐

1.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

2.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目录信息


艺 术
绘画与写作
艺术与野心
春宫与图像
时尚与模特
演员与画家
肖像与灵魂
媒 体
言说与距离
艺术与国情
经验与表达
奇崛与华丽
批评的两难
泥沼的泥沼
社 会
苦难与人性
咒骂与实情
市民和语言
读书与推荐
上流与上级
性向与人权
婚姻和女性
影 视
电影与导演
原著与影视
当代中国电视剧漫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中国人有个毛病:人家的事好像是自己的,自己的事好像是人家的。 2.世界性的国家,就是,把人当作人。 3.不自由的人,一定不诚实;不诚实的人,一定不会自由。 4.为太多无法表达的愤怒,为这些愤怒到最后只能是愤怒,我感到愤怒。 5...  

评分

这是部访谈集,感觉有点出晚了。但终究还是出来了。 排版装帧,封面设计,一如既往的优秀。陈丹青先生的品位,绝对不容人怀疑。 但书更重要的是内容。坦白的讲,《谈话的泥沼》初读,感觉有点让人失望。因为草草翻上一遍,发现书内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熟悉,看过了的。感觉...  

评分

永远抱着怀疑的态度接受一切事物,陈先生诚不我欺。此话虽不是其所说,但在他身上却被很好地实践着,而我也拼命努力着,在把这句话熔入我的每一个日常行为中和为人中,然而有时却总感力不从心,于是乎反思,努力程度还远远不够。 陈丹青是我佩服和喜爱的几位知识分子之一,面对...  

评分

对陈丹青最初的认识,是央视科教频道的一个节目。现在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陈画的西藏主题的一组绘画作品。虽然说不错,但是很难从画里读出更多,更深层的东西。之后就是网络时代中,陈丹青和梁文道等一众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搞在一起。虽然名曰只是谈艺术,但是话里话外,都对一些社...  

评分

由广西师范大学今年1月出版的《谈话的泥沼》一书,收录了文化学者陈丹青的各类访谈。其大部分文字曾见诸报纸杂志,时间跨度从2003年到2013年不等。陈丹青承认:“当它成为一本书之前,是电脑里的一大堆文件,我不知怎么办,最后才想出这个办法,把访谈归成一本算了。” ...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后一部分陈丹青与王安忆谈小说与故事的区分,挺有意思的。

评分

采访记录也出书,太不厚道。见解停留在《退步集》、《荒废集》的阶段,基本是批判,缺乏建设性意见。

评分

记者的访谈采访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问简直不知所谓,难怪陈丹青说访谈是陷阱,在这样一次次的采访中,渐渐沉入话语的泥潭。相较之下,倒是很喜欢李宗陶的《艺术与野心》一文。与王安忆的对谈《当代中国电视剧漫谈》也很精彩,并不局限于电视剧,而是有关于艺术、生活、电影、小说种种思想的碰撞,如陈认为“生活是艺术的赝品”,而王则认为“艺术是乌托邦,完全不可实践”。

评分

四星,几乎都好在最后一篇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否则前面的访谈只值两颗星。同样恋旧,同样迂,王从未被大众传媒以及时代喧哗玩弄过,因而反倒英气逼人

评分

感觉很多媒体在采访人的时候总在预设观点,有意识地引导采访对象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面,更气人的是,这种预设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这种访谈在书的前面部分比比皆是,读起来很别扭。甚至有一篇,陈丹青都怒了。虽然我不太喜欢他骂脏话,但我倒因此能理解一些他为什么要骂脏话了。到后面跟王安忆的对话,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对话必须在层次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才会碰撞出火花,才精彩,不然就是爆炸,是读者的噩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