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泥沼

谈话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丹青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12
译者:有2014年11月3印本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3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50234
丛书系列:理想国·陈丹青作品
图书标签:
  • 陈丹青
  • 访谈
  • 随笔
  • 艺术
  • 理想国
  • 文化
  • 人文
  • 中国
  • 谈话的泥沼
  • 人际沟通
  • 心理洞察
  • 语言艺术
  • 思维陷阱
  • 情感表达
  • 社交困境
  • 自我认知
  • 深度对话
  • 心理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编辑推荐

1.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

2.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目录信息


艺 术
绘画与写作
艺术与野心
春宫与图像
时尚与模特
演员与画家
肖像与灵魂
媒 体
言说与距离
艺术与国情
经验与表达
奇崛与华丽
批评的两难
泥沼的泥沼
社 会
苦难与人性
咒骂与实情
市民和语言
读书与推荐
上流与上级
性向与人权
婚姻和女性
影 视
电影与导演
原著与影视
当代中国电视剧漫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清楚地记得当时买这本书时首先是被作者吸引,陈丹青,在我的印象里,是和木心紧密相关的一个人,而关于木心的一切都带有一份好奇。 这是重读,第一遍读得很快,很多东西都没有沉淀下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是一个说话比较尖锐的人。这次重读,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  

评分

谈论陈丹青是危险的,因为他总拒绝别人对他的定义、分类与标签,说不准还会反击:“以前有个傻逼说我什么,他妈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种直接和尖锐让当事人难堪。但陈丹青的这种风格却是媒体和观众喜欢的,所以,他才会由学者、画家窜升为一系列更有话语权的身份——公共知...  

评分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在课上给我们播放陈丹青的访谈。印象中这个目光凛冽的男人永远抽着烟,无论采访者是谁,话题是什么?他不会笑,给我的印象是冰冷的,望而生畏。 这本书正是陈丹青整理的一些访谈内容,其中有和好友王安忆的长期邮件讨论,也有让人看了暗...  

评分

评分

陈丹青最近一举出了三本新书:《草草集》、《无知的游历》、《谈话的泥沼》。一本杂文集,一本游记,一本访谈稿。三本书样子好看,名字也都好听。“草草”“无知”,仍是一贯的陈丹青书名作风——如“退步集”“荒废集”——自嘲又牛逼,谦虚又神气;“谈话的泥沼”则是另路高...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完这本书决定不再买他的书了,把手头的几本看完了事,之前看他的书,觉得还是个可爱的愤青,并且颇读过些书,也体验过种种苦难。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这厮人品实在是一般,从他刁难记者的那些回答可见一斑,而且还堂而皇之煞有介事的收录到文集里。抛开人品,本书的质量也是在不高,本身访谈可读性就低,支离破碎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如果对象是陈丹青就更完蛋。最后一点,这傻逼居然推崇周立波,看到那些个亲切的“波波”实在是够了。

评分

王尔德曾说"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 要么拥有一件艺术品"而陈丹青能够将自己的每次"谈话"变成艺术品,这是他值得我们去思考急学习的地方。

评分

“他挣扎,但他会慢慢接这种挣扎,尽量让这挣扎在自己身上合法化,不至于那么痛苦。”

评分

感觉很多媒体在采访人的时候总在预设观点,有意识地引导采访对象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面,更气人的是,这种预设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这种访谈在书的前面部分比比皆是,读起来很别扭。甚至有一篇,陈丹青都怒了。虽然我不太喜欢他骂脏话,但我倒因此能理解一些他为什么要骂脏话了。到后面跟王安忆的对话,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对话必须在层次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才会碰撞出火花,才精彩,不然就是爆炸,是读者的噩梦。

评分

记者的访谈采访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问简直不知所谓,难怪陈丹青说访谈是陷阱,在这样一次次的采访中,渐渐沉入话语的泥潭。相较之下,倒是很喜欢李宗陶的《艺术与野心》一文。与王安忆的对谈《当代中国电视剧漫谈》也很精彩,并不局限于电视剧,而是有关于艺术、生活、电影、小说种种思想的碰撞,如陈认为“生活是艺术的赝品”,而王则认为“艺术是乌托邦,完全不可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