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高歌猛进,却并不全然美好。面对这个浮躁而迷茫的世界,我们质疑,我们妥协,但总有那么一群人挣扎出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时代,又回应时代。
“这时代”毋宁说是“我时代”,他们的人生选择如此不同,但又彼此互为参照。与他们对话的记者、编辑,也都是80后和90后,在彼此“陌生化”的碰撞中,或许可以一窥时代的真实样貌。
文学、文艺或许无用。我愿意把时代与文艺比作钢筋与花朵的关系,如果本书能唤起你一点想象世界和他人的能力,让你知道还有人这样思索时代、审视时代,进而生出些悲悯心、反省心、进取心,便是我们的幸运。
莎士比亚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从事这样的行业,出这样的书,也是命该如此。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野 夫,原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当过警察、囚徒、书商。曾出版历史小说《父亲的战争》、散文集《江上的母亲》(获台北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是该奖项第一个大陆得主)、散文集《乡关何处》(被新浪网、凤凰网、新华网分别评为2012年年度好书)。
齐邦媛,1924年生,辽宁铁岭人。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来台湾,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著有自传体长篇作品《巨流河》。
是一本访谈的合集,受访者有作家,诗人,音乐家,舞蹈家,演员,导演。访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大而化之是关于每一个受访者对时代的理解,对自己的作品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提问者不足之处在于,总是尝试给受访者贴上标签,不管是苏童的先锋派也好,梁鸿的乡土文学也好,...
评分他们是一群常出没于公众视野的“怪物”,有人爱他们入迷,也有人诋毁他们无知,但这些只是他们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生命的一种方式罢了。他们又是何其幸运,这么多的人,通过他们的文字,通过他们的声音,重新思考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对这个时代的爱与怕。 陈丹...
评分书评: 买这本书的时候没注意内容,原以为是陈丹青的文字,而且书名也挺吸引人的。没想到只是一个访谈节目的文字版。不过还是引发了很多思考。 说实话,这本书可以说是莫名其妙。读起来体验并不好,里面有些人是完全不了解的,然后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看了一段相对突兀的文字,会...
评分鉴于陈丹青 是最 扯淡 无耻的装13 文人
评分视频访谈就是视频访谈,给一页链接不就得了,非把字幕提出来,排排版,印成书,开复辟的倒车么?
评分第一章看得最仔细,后来就渐渐失去趣味,都是创作的车轱辘话,没有什么大的意思和意义。
评分陈丹青很是推崇木心。
评分我并不觉得这本书怎么好。可能是我没读懂,但也不能跟着打高分。不懂就是不懂,这本书感觉就是中国怎么全是文人在谈问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