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随笔 访谈 中国文学 文化 社会 好书,值得一读 文学
发表于2025-01-03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时代高歌猛进,却并不全然美好。面对这个浮躁而迷茫的世界,我们质疑,我们妥协,但总有那么一群人挣扎出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时代,又回应时代。
“这时代”毋宁说是“我时代”,他们的人生选择如此不同,但又彼此互为参照。与他们对话的记者、编辑,也都是80后和90后,在彼此“陌生化”的碰撞中,或许可以一窥时代的真实样貌。
文学、文艺或许无用。我愿意把时代与文艺比作钢筋与花朵的关系,如果本书能唤起你一点想象世界和他人的能力,让你知道还有人这样思索时代、审视时代,进而生出些悲悯心、反省心、进取心,便是我们的幸运。
莎士比亚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从事这样的行业,出这样的书,也是命该如此。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野 夫,原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当过警察、囚徒、书商。曾出版历史小说《父亲的战争》、散文集《江上的母亲》(获台北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是该奖项第一个大陆得主)、散文集《乡关何处》(被新浪网、凤凰网、新华网分别评为2012年年度好书)。
齐邦媛,1924年生,辽宁铁岭人。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来台湾,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著有自传体长篇作品《巨流河》。
作为一本访谈实录合集,让人重新认识了这部分以前知道却不了解的作家,探讨的问题很多,有很实用的论述,也有些很装逼的语言,暂不论对错,要知道总归思考与讨论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当不用再关注人物表情以及现场环境之后,觉得这些文字比大多数影像访谈来得都更加的深刻。面对如今几近千篇一律却不断老瓶装新酒的小说、或散文、或历史、或宗教故事,更加知道文学应当是有一根金线的,这也是起码的底线,而市面上现在太多的所谓流行书籍我们或许只能称之为文字,离文学还尚远。
评分其实是一部凤凰卫视的采访稿纪录。前半部分还好,比如采访杨丽萍,马原,阿来这样的…后面感觉不如看采访的视频,总觉得完全不知道被采访者说那些话的背景是什么…
评分毕竟只是一个访谈录,不能作为了解一个作家、社会的根本,而只应是一种阅读外的补充。也可以把访谈录作为一个引子,去更加深入的读与思。
评分哎
评分了解更多的作者,喜欢上了麦家
继续在读。文本的力量让我不断的捡起这本没有读完的书,直至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访谈接着一个访谈,差不多把整本书读完了。书里言语带给我的慰藉是巨大的,让我再次感叹学者,尤其是人类学者还有多少要向作家、文学家学习的地方。文笔的优美是必要的,有力量的。思想的深沉...
评分 评分我刚买了纸质书不久,微信读书上就有了电子版,还不用花钱,我该怎么办?我思考了半年多,终于决定还是看微信读书的好,有互动有参与感。 书中以访谈形式进行,一共采访了二十个人,都是各个行业的翘楚,听他们来谈谈这个时代,很有营养。随着年龄增大,能力在逐渐增强,自然...
评分第一眼《我们这个时代的怕与爱》题目时,以为是青春文学;第二眼看到陈丹青的名字时,我翻一翻;第三眼看到目录,我才决定安静沉着地去读这本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们,尤其是爱上了麦家、苏童。 本书是凤凰网文化频道《年代访》栏目的名家访谈精选。包括由陈丹青、麦家、蒋...
评分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