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插队农村时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细节牵动种种记忆,并获得历史感,本次修订增添或更换部分罕见的老照片,佐证文字,为许多变形、遗失,但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图文叙述。
这本书取名《多余的素材》,我看后在笑丹青的谦虚。丹青的书,除去《退步集续编》其余尽皆读过,而读过三次的有三本:《外国音乐在外国》(《陈丹青音乐笔记》),《纽约锁记》和《多余的素材》。我很中意陈丹青这样的以绘画者的目光来审视身边的世界的执笔者。后来读木心,发...
评分陈丹青并不以写字为生,对他的印象是个老愤青,一把年纪了还时不时就热血上头——总之没有恶感,但也不会专买他书来收藏。之所以买下此书,全因为看到目录中有“胡兰成”一篇,因为我喜欢胡兰成,又找不到知音。 陈丹青果然是我知音,至少在对胡兰成的评价上,颇感欣慰。 陈丹...
评分中国文人之盛、之舒坦、之不羁、之慨然存于天地、之出乎其外又入乎其内者,魏晋六朝与民国也。 陈丹青先生的这本书,是我在书店用一个下午读完的。里面布列松的照片大多很喜欢,得以窥见民国市井生活。 陈丹青性情中人,文字间多有留白,多处引用巴特,正受巴特零度写作之深影...
评分 评分某杂志社招人,标明要会写故事,说是现在能把一个故事给讲圆的人已不多见,堪称人才。依我看,会写故事的人并不少,会写人的人则是真为稀有。何以故?要写人,非但要能把故事讲好,更要有足够高的眼界。倘或是写名人,背景更是少不得的。 写名人(某人语:社会主义中国,人民...
至此终于感受到了小时候老师所说的缓缓地展开的画卷。满满的上海的回忆让人也好有感触。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素材。这就是人生啊。
评分不怕你装,看谁装的最像
评分琐细的文字,再度令人反省议论的空泛;含藏的见识,凸显看生活的眼光
评分无论从书的哪一页都能很容易地察觉出陈丹青的艺术素养。画家写打架是不用一个标点的上百字一招一式紧紧凑凑连贯下来,画家笔下的老上海弄堂里的亲疏远近是每天傍晚随米香拉起的露天长龙。在我觉得此书五星好看的时候,它被人从自习桌上顺走了。等以后买到看完再把这一星补上吧。
评分如果陈丹青上豆瓣的话,实在应该推荐他去参加无标点复杂句小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