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大全集:传统与文化(套装共6册)》简介:李敖是当代中国最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虽然早在60多年前因世事命运随父母去了台湾,等再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竟已年逾古稀,但其文化血脉及人文学养,决定了他始终是一位“大陆型”的知识分子——胸怀博大,志存高远。在政治层面上,李敖先生穷其一生,与国民党的黑暗、专制政权作斗争;与“台独”分子和台湾岛内形形色色企图分裂祖国的恶势力作斗争。在文化层面上,李敖先生对中西文明谙熟于心,将中西文化典籍融会贯通,并以此形成其对中西文明的独特视角与独到观点。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曾历时一年编辑整理、于2000年出齐的洋洋40大卷的《李敖大全集》,就有1200多万字。逝者如斯!一晃又是十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自2008年春起再次对《李敖大全集》进行重新整理和编排,又经过一年多时问,于2010年初推出新版《李敖大全集》。新版《李敖大全集》与1999年版相比,收录李敖先生的文章著述更为丰富、完整。重新编辑出版的《李敖大全集》,虽仍为40卷,但在旧版基础上,恢复和新增李敖先生各类文章近百篇,加上其他恢复的文字,共计180多万字,总字数达1400万字。与1999年版《李敖大全集》相比,新版大全集的编撰更为规范合理。1999年版在编撰体例上基本延用台湾版的格式。此次新版《李敖大全集》,按“文学与自传”“人物”“传统与文化”“历史与时政”“私房书”和“杂写”分类编排,并依中文图书的出版规范和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对编撰体例进行了调整。同时,对1999年版大全集中存在的各类失误和不当之处进行了修订。本套书为《李敖大全集》之“传统与文化”,包括六十年代在台湾的论战,中西文化方面等文章。
号称”台湾第一狂人”的李敖是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人物。这位1960年代的”宝岛愤怒青年“在四十年的家国梦里,在祖国台湾的千里河山,挥洒自己的才气豪情,凌云健笔意纵横,长达四十余年。大陆学者柯保胜在自己的文章中称:“他(李敖,作者注)那支神奇的笔四面树敌,六亲不认,八面威...
评分号称”台湾第一狂人”的李敖是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人物。这位1960年代的”宝岛愤怒青年“在四十年的家国梦里,在祖国台湾的千里河山,挥洒自己的才气豪情,凌云健笔意纵横,长达四十余年。大陆学者柯保胜在自己的文章中称:“他(李敖,作者注)那支神奇的笔四面树敌,六亲不认,八面威...
评分“中国人的爱国方式,太偏重于政权的转移与集中,很少有人对政权以外的爱国方式感兴趣,这是知识分子的大失败!”——李敖《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 李敖先生最近死了,于是找了他的书来读,聊作缅怀。 李敖是狂人,狂的超过他的水平,就让人讨厌了。虽然这样,我也极佩服...
评分在写字方面,我中学时期有两个偶像,一个是王朔,一个是李敖。二十年过去了,王朔从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变成了知识分子,而李敖从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王朔正在什么地方归隐,但他并不像侯德健那样改行玩起了易经,他在思考问题,想明白一点就出来说会...
评分---- 1. 李敖让我难以入眠。 那年我13岁,住在一所靠近火葬场的学校里,炎热的夏天显得那样的漫长,除了整日面对更年期的老师;在寝室里吹牛,比JJ的长短;YY自己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小流氓一样晃荡,勃发的青春无处可去。 那个学校被山包围,每天早上我都会站在阳台眺...
最好的一篇是“由一丝不挂说起”
评分嬉笑怒骂狂放不羁恃才傲物者如李敖,实则有着博大的悲悯情怀。一家之言难免普世不足,激进有余,许多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若没有太好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维,还是不读为好。
评分李敖结合古今中西分析的爱情观真是透彻。
评分年少时在一所阴盛阳衰思想管理严格的师范学院读书,身着补丁衣裳初入城市时的自卑被姑娘们异样的眼光迅速放大。一个人躲在图书馆里,正是李敖先生的这些书,给一个怯懦的年轻人以心灵力量,在那个最需要偶像的年龄,所幸有人生猛如斯,使我初步打消了那些于人前的慌乱与目光躲闪,顺利度过青春期。
评分还蛮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