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陳丹青 訪談 隨筆 藝術 理想國 文化 人文 中國
发表于2025-02-13
談話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 編輯推薦
1.陳丹青首部訪談集,瞭解藝術、文字之外的陳丹青。
2.特彆收錄王安憶、陳丹青五萬字深度對談。
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齣的文字,精心挑選後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瞭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瞭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錶達之間的談話睏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麵,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瞭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後,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2014.5.9首閱/2017.1.23重讀。我竟然熬夜看完瞭,便臉紅瞭,覺得我對中國文化美術史太無知。不妨老老實實看書,安安靜靜作畫,彆浪費時間刷朋友圈吧。但陳丹青老師寫書這一部分我傻傻沒看明白,需要重讀幾次,但願到時候捧著這本書慢慢細品,明白更多更多…看書,有時會讓你清醒許多…
評分感覺很多媒體在采訪人的時候總在預設觀點,有意識地引導采訪對象到預先設定的軌道上麵,更氣人的是,這種預設的觀點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彆。這種訪談在書的前麵部分比比皆是,讀起來很彆扭。甚至有一篇,陳丹青都怒瞭。雖然我不太喜歡他罵髒話,但我倒因此能理解一些他為什麼要罵髒話瞭。到後麵跟王安憶的對話,纔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對話必須在層次相近的基礎上進行,纔會碰撞齣火花,纔精彩,不然就是爆炸,是讀者的噩夢。
評分追看先生文字多年,從未如此替他難過、惋惜過,言談之間不再有退步集、退步集續編的詼諧、刺痛與巧妙,甚至連荒廢集的圓滑都不復存在。選文不好,編輯也不好,近兩年最喜歡反倒是他探訪俄羅斯的長文。談話不再,深陷泥沼。三星半。
評分四星,幾乎都好在最後一篇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否則前麵的訪談隻值兩顆星。同樣戀舊,同樣迂,王從未被大眾傳媒以及時代喧嘩玩弄過,因而反倒英氣逼人
評分記者的訪談采訪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問簡直不知所謂,難怪陳丹青說訪談是陷阱,在這樣一次次的采訪中,漸漸沉入話語的泥潭。相較之下,倒是很喜歡李宗陶的《藝術與野心》一文。與王安憶的對談《當代中國電視劇漫談》也很精彩,並不局限於電視劇,而是有關於藝術、生活、電影、小說種種思想的碰撞,如陳認為“生活是藝術的贋品”,而王則認為“藝術是烏托邦,完全不可實踐”。
知道陈丹青是因为朋友们的调侃,说大龄酸腐女青年的理想对象,是陈丹青这样,敢口出狂言又耿直诚实的臭流氓。 而阅读陈丹青,是从看理想的《局部》,再到如今《谈话的泥沼》。相比于梁文道的“传教”,更喜欢陈丹青这样平起平坐的交流。 态度谦和的聊起专业,又语气诚挚的聊起...
評分 評分 評分退回“文革”,无数冤鬼即死于这类话题的栽赃,如今呢,则哪位傻逼稍与媒体沾边,浑身唾沫,还弄成你自己的口涎,望之可惨。 人事与史迹的累累误点,尚在其次,最可怕者,是代代相传早经公认而凝固:其实都不可轻信,都有问题。 有趣的交谈,已成奢望。 古典春宫画描绘肉体与姿...
評分编辑的推荐语是: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这话说的滑稽,好像很多人已经了解“艺术、文字之内”的陈丹青。 那一代人要变得虚无,真的是太容易,你看看《私人定制》就知道。群众是邪恶的,领导是虚伪的,艺术是傻逼的,财富是残忍的,于是乎,就剩下一个叫“大自然”的母亲...
談話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