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1.陳丹青首部訪談集,瞭解藝術、文字之外的陳丹青。
2.特彆收錄王安憶、陳丹青五萬字深度對談。
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齣的文字,精心挑選後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瞭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瞭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錶達之間的談話睏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麵,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瞭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後,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对陈丹青最初的认识,是央视科教频道的一个节目。现在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陈画的西藏主题的一组绘画作品。虽然说不错,但是很难从画里读出更多,更深层的东西。之后就是网络时代中,陈丹青和梁文道等一众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搞在一起。虽然名曰只是谈艺术,但是话里话外,都对一些社...
評分有人说;读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而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纯粹的谈话访谈记录。但是,这个与您一起谈话的人,总是标榜自己一点也不高尚。 这个人就是;陈丹青。一个混在中国艺术界拥有美国籍的中国公民。一个近年来写作比作画要多的画家。 也许是他特殊的身...
評分永远抱着怀疑的态度接受一切事物,陈先生诚不我欺。此话虽不是其所说,但在他身上却被很好地实践着,而我也拼命努力着,在把这句话熔入我的每一个日常行为中和为人中,然而有时却总感力不从心,于是乎反思,努力程度还远远不够。 陈丹青是我佩服和喜爱的几位知识分子之一,面对...
評分1.中国人有个毛病:人家的事好像是自己的,自己的事好像是人家的。 2.世界性的国家,就是,把人当作人。 3.不自由的人,一定不诚实;不诚实的人,一定不会自由。 4.为太多无法表达的愤怒,为这些愤怒到最后只能是愤怒,我感到愤怒。 5...
評分退回“文革”,无数冤鬼即死于这类话题的栽赃,如今呢,则哪位傻逼稍与媒体沾边,浑身唾沫,还弄成你自己的口涎,望之可惨。 人事与史迹的累累误点,尚在其次,最可怕者,是代代相传早经公认而凝固:其实都不可轻信,都有问题。 有趣的交谈,已成奢望。 古典春宫画描绘肉体与姿...
草草一翻,其實這種訪談也就適閤草草一翻瞭。“張愛玲的話有道理的——齣名要趁早,你早早過瞭虛榮一關,此後可以比較沉靜自知。”
评分追看先生文字多年,從未如此替他難過、惋惜過,言談之間不再有退步集、退步集續編的詼諧、刺痛與巧妙,甚至連荒廢集的圓滑都不復存在。選文不好,編輯也不好,近兩年最喜歡反倒是他探訪俄羅斯的長文。談話不再,深陷泥沼。三星半。
评分陳丹青的談話錄,外加一篇“非典”時期與王安憶的郵件聊天記錄。陳丹青迴答問題的風格是有趣加犀利,然而讀的時候又難免有些肝顫,生怕他的哪句話直接罵到我的頭上。說實話,訪談人所提的問題可能比迴答更值得深思,尤其是《奇崛與華麗》一篇,整個就一媒體人的反麵典型,這種現象大概真是在給陳丹青對於中國教育培養模式的失敗做注腳。這四個月親曆、旁觀瞭很多怪象,再去看他對中國高等教育不留情麵的批評時自然就更有體會,也更覺悲哀瞭。
评分四星,幾乎都好在最後一篇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否則前麵的訪談隻值兩顆星。同樣戀舊,同樣迂,王從未被大眾傳媒以及時代喧嘩玩弄過,因而反倒英氣逼人
评分最後一部分陳丹青與王安憶談小說與故事的區分,挺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