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
如果单就这本书的好于不好,似乎不必多说了,上述的帖子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陈丹青的这本书如此被热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自白。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病,比如艺术类学生要考政治要考英语。可是没有几个人能象丹青般的在各种场合直白的近乎粗鲁的道出。...
评分最近听说陈丹青的两则传闻,觉得有趣,写在下面与大家分享一笑,如果不属实,还请指正。 传闻之一:陈前一阵去甘肃,主要为重返敦煌,但也在兰大和西北师大做了演讲,据说西北师大到场学生一两千人,学校不得不二易场地,讲座上,有同学说西北师大去清华美院读研的多遭歧视,...
评分陈丹青当年的名声,来自《西藏组画》。不过,同样是表现西藏人物的油画,我更欣赏艾轩。 这几年,陈丹青名声逐渐超越了画坛,主要在于回国当博导、写随笔、攻击教育制度、辞职。 《退步集》是陈丹青最新的一本随笔集,里面有他为杂志写的文章、参加各种座谈会写的发言稿等。 ...
评分虽然姿态很象,我在读了《退步集》以后却发现,原来陈丹青不是愤青。 他的喋喋不休,罗嗦,到处介绍采访,参加论坛,其实未尝不是种工作,那是在说话,说话,再说话,这种说话,就是他能做的最有建设性的事情。 前面有朋友将其与史铁生比,其实不必,都是令人喜欢和敬佩的人。...
评分随手给自己冲了杯咖啡,香醇的气味很快就在室内散了开来。刚将马友友的精选集放到CD唱盘里,悠扬的大提琴伴随轻快的钢琴声流泄在安静的家里。七月已经过去,天气仍没有转凉的意思。时间真是过得好快,一转眼这一年又已经过了大半。总觉得有许多事还没有做,有很多计画还没找到...
很多很美术的东西看不太懂,不过陈丹青对于中国各种现象的抨击不满意以及其他事情的辨证还是很值得一读。
评分作为一个画家,他涉世太深了
评分在近一段时间的读书清单里,最能打开眼界颠覆思维的书大概要数陈丹青的《退步集》和龙应台的《野火集》。说实话,我不懂绘画也不懂摄影,更不懂城市建筑,但是在《退步集》里看到扭曲变形散架的体制时,实在忍不住骂道:“去他妈文化,中国人最要紧的是吃饭”。
评分其实是该打四星的。不过陈老先生教述的内容未免暧昧逡巡。什么话题都点到为止,或打打擦边球,很是符合陈老师“圆滑地活下去”的人生观。这似乎同一个从小亲历过太多朋友亲人以及尊重崇拜之人遭受迫害、羞辱、打压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不是发疯,便容易蜕变成一个虚无主义者,认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随时有可能被扼杀被毁灭的。如果有一个“道”的说法,陈老先生倒是有点儿逍遥游的意味。但陈老师终究未能蜕变成一个完全的虚无主义者,他热爱事件美好的一切,看古人的诗会流泪,一个感情细腻的创作家。他的外公入过狱,父母接受过劳改,但我敢说他却深深地爱着人类,他不疾世愤俗,他包容了人类的荒唐和罪孽,一切只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他不喜欢刻意强调人生的“意义性”,因为这曾把他们那一代人整个套进去过。
评分在这片土地上,他追寻着真正的艺术,因为没有追寻到,于是他开始呐喊,可是艺术没有醒,于是他离开了这片土地,换了一张新的户口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