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鲁迅的书我读得不多,对先生更多的是一种间接阅读。在有限的原作阅读和道听途说中,不知不觉中给他贴上了智慧和犀利的标签。这次读〈退步集〉,陈先生带给我的也是这样的感觉。 陈丹青不像传统的中国文人,虽然文字间处处透露着他深厚的国学底子,但他丝毫不懂得中...
评分鲁迅的书我读得不多,对先生更多的是一种间接阅读。在有限的原作阅读和道听途说中,不知不觉中给他贴上了智慧和犀利的标签。这次读〈退步集〉,陈先生带给我的也是这样的感觉。 陈丹青不像传统的中国文人,虽然文字间处处透露着他深厚的国学底子,但他丝毫不懂得中...
评分虽然姿态很象,我在读了《退步集》以后却发现,原来陈丹青不是愤青。 他的喋喋不休,罗嗦,到处介绍采访,参加论坛,其实未尝不是种工作,那是在说话,说话,再说话,这种说话,就是他能做的最有建设性的事情。 前面有朋友将其与史铁生比,其实不必,都是令人喜欢和敬佩的人。...
评分虽然姿态很象,我在读了《退步集》以后却发现,原来陈丹青不是愤青。 他的喋喋不休,罗嗦,到处介绍采访,参加论坛,其实未尝不是种工作,那是在说话,说话,再说话,这种说话,就是他能做的最有建设性的事情。 前面有朋友将其与史铁生比,其实不必,都是令人喜欢和敬佩的人。...
评分如果一个人20岁的时候不愤怒,那这个人很无趣;如果一个人30岁还愤怒,那这个人很无聊;如果一个人都天命之年还他妈的一塌糊涂地愤怒……陈丹青这个老愤青,太可爱了。 不能忽视陈丹青的国际背景,出国的时候,小陈还不到30岁,在国外一呆就是18年,以至于回国后还得花时间熟悉...
陈丹青对问题的观察角度真好。绘画的缘故?
评分在近一段时间的读书清单里,最能打开眼界颠覆思维的书大概要数陈丹青的《退步集》和龙应台的《野火集》。说实话,我不懂绘画也不懂摄影,更不懂城市建筑,但是在《退步集》里看到扭曲变形散架的体制时,实在忍不住骂道:“去他妈文化,中国人最要紧的是吃饭”。
评分所谓“退步”,语涉双关,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陈丹青虽是个画家,但很多散文家写不出他一样的文字。另外,读者们虽不是他本人,但这个海龟派笔下文化与语境的‘隔膜’与‘无助’,乃至‘欲拒还迎’的心态每个人都不难感同身受。”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是吗?好像是这样。真的是这样。真有所谓“艺术史”么?没有这单个单个的“人”,艺术史是什么? 在作品上签署姓名的传统是十分晚近的故事,相传始于乔多,相当于元末吧,中国艺术家的署名史,似乎要久远得多了。可知道兵马俑的作者是谁?敦煌的作者又是谁?“艺术家”一词是翻译过来的。在敦煌与兵马俑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作品并不被看作是艺术,“艺术”一词,也是翻译过来的。“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评分不论是写天上的月亮还是地上的蒿草都是在写自己所以没必要专门写一篇谈自己的文章 妙~
评分很多很美术的东西看不太懂,不过陈丹青对于中国各种现象的抨击不满意以及其他事情的辨证还是很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