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大陆研究韦伯的开山之作,对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是国内较早用韦伯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著作。此次出版将增加苏国勋教授近年来关于韦伯研究的三篇文章。正可体现其韦伯研究的连续性及国内韦伯研究的发展历程。
苏国勋,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理论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方法论、社会思想史。
社会政治学部分的内容理解的不到位,不置评论。 但至少解答了我一个疑惑:加尔文在宣传预定论的教义的时候,为什么不会滑向宿命论。 这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预定好了的,那些人上天堂,那些人下地狱,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疑惑的嘛?但通过韦伯的梳...
评分社会政治学部分的内容理解的不到位,不置评论。 但至少解答了我一个疑惑:加尔文在宣传预定论的教义的时候,为什么不会滑向宿命论。 这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预定好了的,那些人上天堂,那些人下地狱,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疑惑的嘛?但通过韦伯的梳...
评分社会政治学部分的内容理解的不到位,不置评论。 但至少解答了我一个疑惑:加尔文在宣传预定论的教义的时候,为什么不会滑向宿命论。 这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预定好了的,那些人上天堂,那些人下地狱,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疑惑的嘛?但通过韦伯的梳...
评分社会政治学部分的内容理解的不到位,不置评论。 但至少解答了我一个疑惑:加尔文在宣传预定论的教义的时候,为什么不会滑向宿命论。 这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预定好了的,那些人上天堂,那些人下地狱,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疑惑的嘛?但通过韦伯的梳...
评分社会政治学部分的内容理解的不到位,不置评论。 但至少解答了我一个疑惑:加尔文在宣传预定论的教义的时候,为什么不会滑向宿命论。 这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预定好了的,那些人上天堂,那些人下地狱,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疑惑的嘛?但通过韦伯的梳...
了解伟大思想家的见解,何其有幸!韦伯的学说丰富庞大,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苏老师在80年代即写出这样的精彩作品,实在钦佩。
评分涉及韦伯的宗教、政治、方法论研究,入门之论,并不过时。蛮感兴趣责任伦理、信念伦理与自然法的关系,康德、新康德主义与韦伯方法论的比照。
评分是“韦伯思想”而不是“韦伯理论”引论,说法非常切题;对形式理性-实质理性和工具(目的)理性-价值理性之间关系的梳理还是过于粗疏和想当然,而对“价值自由”命题的解读则基本上是错的;但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除了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出现的编校错误——这可是中国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商务还这么不用心?)放到时代背景下,就都变得那么可以理解:一个在马列经典与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游走的、被教育心理学家指导的、只有二十本以内英文韦伯参考著作在手边的、读了五年还在担心毕业论文题目会被毙的第一代(位?)社会理论博士生在因为怕被人以为卖弄学问,以及打印论文经费不足而不得不删减(绝对必要的)外文著作引用脚注的限制下写出来中文世界第一部韦伯研究性导读,不得不让人有极大的同情心。韦伯研究在中国开花结果,苏老师功不可没、唯有敬意。
评分逻辑清晰啊,不得不佩服韦伯的理论框架如同两条铁路,并驱前进。 理论模型与现实的相互区分是个很好的思路,理论上的应然、可能性不是现实的已然、必然性。(理论与现实如同水与油,理论是对既定现实的概论,而不是指导,这么说有点不辩证法) 关于东方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的问题,韦伯的答案是一开始东西方的宗教精神不同,实际上韦伯并没有回答问题,没有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而形而上的答案正是韦伯所不需要的。 中国古代有资本主义萌芽,但都是萌而不发,周期性的萌芽-覆灭-萌芽-覆灭……其原因在于韦伯所认为的缺少一种工具理性、新教精神、资本主义气质,整个社会缺乏一种统摄一切的精神气质,就使得散落在各个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分散的,无法抵抗强大的传统力量。
评分80年代的作品,到今天还这么站得住脚,确实不容易。以合理化的两难处境串联起韦伯的整个思想大厦,非常扎实。韦伯对中国传统的批评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一针见血,格外准确。将韦伯放在一种“理解”的社会学传统中,很准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