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

士与中国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6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129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历史
  • 文化
  • 思想史
  • 文化史
  • 知识分子
  • 学术专著
  • 中国
  • 中国历史
  • 文化研究
  • 士阶层
  • 传统思想
  • 儒家文化
  • 社会结构
  • 古代制度
  • 知识分子
  • 道德观念
  • 人文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士与中国文化》由余英时著,是文史哲学生的必读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经典书。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把“士”看作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相对的“未定项”——即承认“士”有社会属性但并非完全不能超越者。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超越自己的限制,则正是凭借着此一“未定项”。本书在修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四篇论文。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信息

新版序
引言——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二、道统与政统之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
——兼论“俳优”与“修身”
四、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
五、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
六、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
七、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
八、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附录:“士魂商才”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日译本自序
九、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
——《朱子文集》序
十、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
——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
十一、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
十二、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自宋以后,士多为皇帝的狗。但是余英时却避而不谈,说什么士魂商才,把注意力从政统下移到民间,说政统致仕也好论务实经商也好,孟子的那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余英时先生既然序中已经列为标准所以应当一以贯之。 当今的知识分子真假不一,但是假的多。古时候,...  

评分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尝试以士为线索窥探中国文化变化。前三章对士本身进行溯源并且分析群体特性,第四章阐释汉代循吏在中国文化传布方面的功用,第五章则讲东汉士族,第六章以士之自觉为一贯之线索而解释汉晋之思想变迁,第七章讲名教与士风的关系,第八章为中国宗...

评分

看结构,是想写一部关于士”的中国文化史,但作者对”士“的理解和梳理并不像其学术后期那么清晰系统(如《朱熹的历史世界》),仅有的观点亦未能贯穿一致,第三章之后的专题,支离破碎之处甚多、勉强之文甚多。第一章《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算是绪论,着力最深;第二章...  

评分

余英时先生是学贯中西的人,他的附会韦伯的那章固然没能看懂,先秦、两汉、汉晋几章饶是我有一定中国思想史基础,也有很多新的收获。一般来说,士人这个阶层是和教育相关的,在春秋中后期以前,教育是和贵族阶层绑定的,因此春秋以前的士地位的尊崇性一言可知。自孔子以后,贵...  

评分

探讨一个业已不存在的实体,而暗暗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评价和希望,这大约是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能够唤起诸多读者共鸣的原因。今就《士与中国文化》一书敬陈鄙意若干。 一   余先生兼通中西之学,《士与中国文化》一书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要“在西方文化的对照之...  

用户评价

评分

用時半個月,十月十五日至三十日。受益匪淺,但也多有不能消化處。待學力見長再來溫故。

评分

这种写法真是值得学习,在郑也夫那里有一个辐辏式结构的说法。

评分

该书的独特视角在于把『士』作为一个群体看待,对其演变做一个梳理,从而交代这一群体作为社会力量所发挥的作用。 对于『士』的原始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余还是处在经典社会学的框架之下,在理论上显得有些过时,但不妨碍其论断,比起前人忽视这一群体,或者是低估这一群体已经好了很多。 其对东汉时期的分析,是典型的关于士大夫政治的分析,从这时开始,『士』的力量开始渗透到庙堂和民间的各个角落,进而与社会发展相交织(方诚峰《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有相关讨论,较为直观)。到了明清时代,『士』呈现出士商合流的面貌,个人理解为是宋代开始的阶级下落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一面貌催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影响文化发展。从几个时期的『士』的变化来看,『文化』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精神概念了,而是进行了庞大又复杂的外延。

评分

1512.

评分

15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