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历史 文化 思想史 文化史 知识分子 学术专著 中国
发表于2025-02-22
士与中国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士与中国文化》由余英时著,是文史哲学生的必读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经典书。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把“士”看作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相对的“未定项”——即承认“士”有社会属性但并非完全不能超越者。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超越自己的限制,则正是凭借着此一“未定项”。本书在修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四篇论文。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一、三、十二。中国士人脱胎自封建社会的士贵族,经游士阶段后借制度入仕成为官僚,难能可贵的是,历代均有众多体制之内的士人以弘道为己任,心怀天下。毋宁说,在道统与政统的角力中,士人群体对道与势的认知和选择构成了中国的历史。中国士人传统讲究修身,追求内向超越,同时又安身立命于现世,积极实践——阶级的超越性。只是近现代,在西学和反古浪潮的冲刷下,这种深刻而优秀的传统已经式微。如今多有教书匠、书呆子,商人和盗贼当道;而知道分子太多,知识人乃至士人太少。不过,近几年又让人看到了中国振兴的新希望。
评分好书,大师手笔。考据和引证非常有分量,余英时作为人文学者的严谨与踏实很令我钦佩。每读一本余老的作品,都是一种充盈的学术享受,仿佛沐浴焚香之后的文化饕餮。
评分好书,极富创见,学习
评分1.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不断、未来振兴的重要因素就是士大夫精神,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挖掘展开,体现着学问的延续性和钉钉子精神。2.业余的我,谈论问题往往都是泛泛而谈,不管证据的,作者要翻史册、搞分析,最主要是辨析真假,需要博学和判断力,为了减少以后历史学家的负担,那些会进入历史的人还是尽量少说点假话,当然只能是尽量。3.读下来,知识阶层的产生、演变都受制于大环境和历史背景,时至今日更是如此,对很多事情我觉得不用怀古忧天。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直说礼教吃人,其实分两头说,对于“士”要存天理灭人欲、反求诸己,对于民要先富后教、经济是基础。5.曾国藩的读书原则,生书必须快读以求广博,旧书必须熟读以求约取;闲暇的时候温故阅新交互进行,忙乱的时候温旧书为常。
评分1.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不断、未来振兴的重要因素就是士大夫精神,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挖掘展开,体现着学问的延续性和钉钉子精神。2.业余的我,谈论问题往往都是泛泛而谈,不管证据的,作者要翻史册、搞分析,最主要是辨析真假,需要博学和判断力,为了减少以后历史学家的负担,那些会进入历史的人还是尽量少说点假话,当然只能是尽量。3.读下来,知识阶层的产生、演变都受制于大环境和历史背景,时至今日更是如此,对很多事情我觉得不用怀古忧天。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直说礼教吃人,其实分两头说,对于“士”要存天理灭人欲、反求诸己,对于民要先富后教、经济是基础。5.曾国藩的读书原则,生书必须快读以求广博,旧书必须熟读以求约取;闲暇的时候温故阅新交互进行,忙乱的时候温旧书为常。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尝试以士为线索窥探中国文化变化。前三章对士本身进行溯源并且分析群体特性,第四章阐释汉代循吏在中国文化传布方面的功用,第五章则讲东汉士族,第六章以士之自觉为一贯之线索而解释汉晋之思想变迁,第七章讲名教与士风的关系,第八章为中国宗...
评分前两天Laputa君说这本书分析得很精彩,但是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怪,大概是因为在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古代的东西。 桃子毛君说现在P大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研究并不像西方汉学那样注重理论,而就是在研究文学史。 我则想起了列文森君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里写道,当经书仍然是...
评分在当代社会,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被过多讨论。但对中国社会而言,信仰缺失本身却是一个伪命题。所谓信仰缺失,毋宁说是一种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缺失与模糊。 对基本价值的维护与推动,在宗教改革以降的西方社会体现为一种清教徒式的宗教使命感。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文明在世...
评分本書名為《士與中國文化》,實則上起先秦,下至1930-40年代現代知識人代士而起。作者考察了士人之簡史:先秦遊士,秦漢吏與師,魏晉南北朝名士和高僧,隋唐除了佛教徒還有詩人文史如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宋范仲淹到近代梁啟超。正如韋伯考察ideal type of social action,作...
评分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尝试以士为线索窥探中国文化变化。前三章对士本身进行溯源并且分析群体特性,第四章阐释汉代循吏在中国文化传布方面的功用,第五章则讲东汉士族,第六章以士之自觉为一贯之线索而解释汉晋之思想变迁,第七章讲名教与士风的关系,第八章为中国宗...
士与中国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