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與中國文化

士與中國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餘英時
出品人:
頁數:620
译者:
出版時間:2013-8
價格:7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1290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餘英時
  • 曆史
  • 文化
  • 思想史
  • 文化史
  • 知識分子
  • 學術專著
  • 中國
  • 中國曆史
  • 文化研究
  • 士階層
  • 傳統思想
  • 儒傢文化
  • 社會結構
  • 古代製度
  • 知識分子
  • 道德觀念
  • 人文精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士與中國文化》由餘英時著,是文史哲學生的必讀書,是研究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士”的經典書。本書采用專題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的基本觀點是把“士”看作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一個相對的“未定項”——即承認“士”有社會屬性但並非完全不能超越者。作者認為:“中國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超越自己的限製,則正是憑藉著此一“未定項”。本書在修訂的基礎上又增加瞭“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論”、“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嚮”、曾國藩與“士大夫之學”、“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四篇論文。

著者簡介

餘英時(1930-),安徽潛山人。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曆史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1973年-1975年齣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圖書目錄

新版序
引言——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
二、道統與政統之間
——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始型態
三、中國知識分子的古代傳統
——兼論“俳優”與“修身”
四、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
五、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六、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七、名教思想與魏晉士風的演變
八、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附錄:“士魂商纔”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日譯本自序
九、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論
——《硃子文集》序
十、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嚮
——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麵相
十一、曾國藩與“士大夫之學”
十二、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本書名為《士與中國文化》,實則上起先秦,下至1930-40年代現代知識人代士而起。作者考察了士人之簡史:先秦遊士,秦漢吏與師,魏晉南北朝名士和高僧,隋唐除了佛教徒還有詩人文史如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宋范仲淹到近代梁啟超。正如韋伯考察ideal type of social action,作...  

評分

《序》 中国古代之士,大致相当于今日之“知识分子”。士的“中心任务”: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写作手法上是史学专题的研究。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较,使中国文化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形态,本书便是通过“士...  

評分

余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一点是我有所启发。书中谈论循吏时提到文化秩序和政治秩序。在汉宣帝以前的循吏与以前是不同的,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两种不同的“吏道”。春秋时政教分离,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不能相契合,因此,两者之间产生矛盾。在当时,统治者用文化力量巩固统治,同时,...  

評分

在当代社会,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被过多讨论。但对中国社会而言,信仰缺失本身却是一个伪命题。所谓信仰缺失,毋宁说是一种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缺失与模糊。 对基本价值的维护与推动,在宗教改革以降的西方社会体现为一种清教徒式的宗教使命感。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文明在世...  

評分

《序》 中国古代之士,大致相当于今日之“知识分子”。士的“中心任务”: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写作手法上是史学专题的研究。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较,使中国文化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形态,本书便是通过“士...  

用戶評價

评分

士是中國古代的知識階層。在2000多年曆史中,雖然士人的外在形態不斷變化,但他們身上有一股精神是一以貫之的。他們處在道統與政統之間,一方麵對“道”保持不懈的追求,一方麵關心並投身現實政治、社會秩序的建構。士人將修身作為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努力在政治權力麵前保持自重,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瞭重要的作用。“士”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條動脈。雖然到瞭現代,傳統的“士”一去不復返瞭。但是“士”的靈魂仍然以種種方式,或深或淺地纏繞在“五四”以來的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身上。 ps:士以天下為己任。

评分

1.錢穆認為中國曆史不斷、未來振興的重要因素就是士大夫精神,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挖掘展開,體現著學問的延續性和釘釘子精神。2.業餘的我,談論問題往往都是泛泛而談,不管證據的,作者要翻史冊、搞分析,最主要是辨析真假,需要博學和判斷力,為瞭減少以後曆史學傢的負擔,那些會進入曆史的人還是盡量少說點假話,當然隻能是盡量。3.讀下來,知識階層的産生、演變都受製於大環境和曆史背景,時至今日更是如此,對很多事情我覺得不用懷古憂天。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直說禮教吃人,其實分兩頭說,對於“士”要存天理滅人欲、反求諸己,對於民要先富後教、經濟是基礎。5.曾國藩的讀書原則,生書必須快讀以求廣博,舊書必須熟讀以求約取;閑暇的時候溫故閱新交互進行,忙亂的時候溫舊書為常。

评分

餘大師思路真是開闊。。就有點奇怪俳優、循吏什麼的為啥曇花一現;明清寫的是商人,由此亦可見彼時商業之盛而為社會研究之主體瞭。寫漢魏晉的轉變最喜歡。宋一章好像在《硃熹的世界》裏也齣現瞭,一稿多用啊。。。。末兩章有點雞肋

评分

餘大師思路真是開闊。。就有點奇怪俳優、循吏什麼的為啥曇花一現;明清寫的是商人,由此亦可見彼時商業之盛而為社會研究之主體瞭。寫漢魏晉的轉變最喜歡。宋一章好像在《硃熹的世界》裏也齣現瞭,一稿多用啊。。。。末兩章有點雞肋

评分

韋伯那篇比附過甚,在韋伯的框架下站不住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