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通释

中国文化史通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341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35998
丛书系列:三联学术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历史
  • 文化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文化史
  • 中国
  • 余英時
  • 中国文化史
  • 历史
  • 中国
  • 传统文化
  • 古代史
  • 典籍
  • 文明发展
  • 思想史
  • 通识教育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集结了12篇论文,全是关于中国文化史的探讨和论断,每一篇都集中在一个特殊的面相上面。思想、政治、商业、宗教、民间文化、文学、医学、科学、艺术、科举、侠等尽在其中,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且每一篇论文都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文化史的某一面相提出一种长程的贯通解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同时看到中国文化的常中之变和变中之常。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9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予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信息


1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2 从政治生态看宋明两型理学的异同
3 近世中国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4 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5 明清小说与民间文化 柳存仁《和风堂新文集》序
6 原“序”:中国书写文化的一个特色
7 古代思想脉络中的医学观念 李建民《生命史学》代序
8 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序
9 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 《张充和诗书画选》序
10 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11 侠与中国文化
12 关于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观察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虽然只是一些文章的合集,但书中所涉无论思想史、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宗教入世转向、明清小说还是医学、科学、科举、侠文化及中日文化交涉,都以极简文字描绘出中国文化不同的面向。这些面向之间,可以看到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它们共同拼凑出一个整体的文化面貌。读书...  

评分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1931年出版三卷本经典著作《化学胚胎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后又发表《生物化学形态学》和《胚胎学史》,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的书,讲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而且它对中国文化史的探讨角度是很有特点的,学习历史专业的同学很应该去看看这本书,它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个串连,看了它之后。我相信你学起中国古代史会更加轻松。  

评分

余英时先生,安徽潜山人,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与汉学家,师从钱穆、杨联升等名家,曾获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所著《中国文化史通释》系由十二篇论中国文化的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宋明理学,近代士商互动,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与科学,传统医...  

评分

- 想讀余英時, 因為在讀《中國現代思想起源》時, 發現讓書經常 quote 余英時及勞思光, 加之余久不久會就香港時局發表評論, 對他有些親切感, 故想挑戰自己找來一讀。 - 在樂文書店的書櫃上, 有十本八本余的書, 一時不知如何下手, 後來見這本書名為"通釋", 想來較易讀, 而且有不...  

用户评价

评分

余英时多篇论文的结集,涉及范围很广,但都关乎文化史的某一面相。以文化史通释为题仍稍感嫌大。至于“通释”的部分,讲宗教的入世转向、医学、侠与中国文化等几篇都脉络清晰,时序贯通。

评分

余英时的思想史作品,往往可以翻译成知识分子史研究,或者古代士大夫研究,设计思想的部分,其实可以转化成学术思想史,因此,这部书选取了余英时对于中国历史中士大夫在政治、商业、学术、文学、艺术、科举,甚至包括武术等方面的研究,汇集成一部论文集。余英时大部分著作,都是以论文集的方式出版,缺乏真正意义的著作。钱穆是非常善于写书,写论文远不如写书来的流畅。反观余英时的著作,基本上都是研究论文和序言构成的著作,这样的作品能够看到纵深,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就不够了。如果将钱穆的《国学概论》与《中国文化史通释》相比较,我们就能看出钱穆的学术基础建立在中国学术的分析和思考上,而余英时的中国文化史概念,则是基于别人的研究基础上,缺乏从中国文化自身总结出思想文化通识的能力。从这一点上,余英时无法与钱穆比肩。

评分

| K203-53 /Y75C

评分

”文化史通释“此名当不起,余大师也开始泛谈了。。。。《侠与中国文化》及讨论科举等部分最有价值。。。 综述前人研究,以文史为根基,着意发挥,非常值得拜读。但有的地方说得过于笼统了。

评分

高三夜读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