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以“轴心突破”为观察视角,在此一大的历史语境下,随着“旧天人合一”向“新天人合一”的转变,早期“礼乐”系统中的宗教内涵被逐渐拉低,礼乐从宗教——政治扩展到伦理——社会的领域,同时造成了“天道”向“人道”方面的移动。同时,随着这一转变,礼乐传统中“巫”角色被...
评分又是一本拖了好久才读完的书,说起来买书的过程本来就有些故事,去年有不止一人像我推荐余英时先生的访谈录,就准备在网上买一本,结果遍搜各大电商,都处于无货阶段,恰逢那时网上流传广电将余先生的书列入禁书传闻,我对禁书什么的最感兴趣了,所以这反倒更加勾起我要读读余...
评分视野开阔,四平八稳,完成度高,如是一般学人之作可算够好了,但作为余大师的晚年收官之作,未免与期望值略有落差。书中多数立论多引自他人研究,自身创见较弱(即便“内在超越”、“德的内化”也不是没人说过)。虽强调“比较文化史的探索”,但所比较的对象其实只是古希腊,对希伯来和印度极少着墨;在比较时则再三强调共通之处,而倾向于忽视差异点,有时遂致失误(如由“哲学的突破”联想到“道术将为天下裂”,以为“breakthrough”和“裂”是“天造地设的两个相对应的字”,其实前者基于线性进化的时间观,后者是退化论建构),对宗教、神话、人类学的理解似稍浅。不过作为当时思想变革的纲要,勾勒出了主要路径。
评分余大师此书最精彩的部分已见于《中国史新论•思想史分册》中。而文章已经显示出余大师笔力衰减,人入老年之相。
评分本书要在指出先秦思想界之大变动,其实质在于对抗统治阶层籍“巫”垄断占祭,从而建构的“绝地天通”传统,内向超越以思想者之“人心”趋合于“道”,达到“德”的个人化和内在化,完成了中国式的轴心突破;然而此一剧变所实亦不能彻底脱离礼乐中巫文化的信念与实践,其色彩晕染及今;书购于盛传余英时遭禁时,得来不易,不忍草率读过,附笔记之
评分本书要在指出先秦思想界之大变动,其实质在于对抗统治阶层籍“巫”垄断占祭,从而建构的“绝地天通”传统,内向超越以思想者之“人心”趋合于“道”,达到“德”的个人化和内在化,完成了中国式的轴心突破;然而此一剧变所实亦不能彻底脱离礼乐中巫文化的信念与实践,其色彩晕染及今;书购于盛传余英时遭禁时,得来不易,不忍草率读过,附笔记之
评分在钱穆最后的遗稿中,提到了自己生平的最后一次彻悟,认定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余英时师承钱穆,由此发端,欲以此书为先秦诸子学的开端增添一个新的理解的层次,以巫术而通鬼神到以人心而通天道、从孔子以仁释礼、到诸子对礼乐的突破来诠释中国古代的轴心突破,其理甚明,让人不得不拳拳服膺以从其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