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人之际

论天人之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249
译者:
出版时间:2014-7
价格:5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01997
丛书系列:中华书局经典学术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思想史
  • 历史
  • 哲学
  • 中国哲学
  • 中国研究
  • 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 学术
  • 天人之际
  • 哲学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天人关系
  • 传统文化
  • 古代思想
  • 儒家思想
  • 宇宙观
  • 人文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代序 中国轴心突破及其历史进程
上篇:中国思想史的开端——比较文化史的探索
下篇:中国轴心突破的展开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轴心突破与礼乐传统
从古代礼乐传统的变迁论儒家的轴心突破
墨家的突破
道家的突破
第三章 天人关系的新转向
第四章 从巫传统到气化宇宙论
第五章 孔子与巫传统
第六章 “天人合一”的历史演变
“绝地天通”下的巫与礼
“天命无常论”的出现及其涵义
轴心突破后的新“天人合一”说
延续与改造——新旧“天人合一”说的交涉
“治气养心之术”的演变
与古希腊轴心突破的对照
第七章 结局:内向超越
外向超越与内向超越
孔子与内向超越的展开
“修德”——春秋时期的精神内向运动
“道心”与“人心”:内向超越的归宿
跋一
跋二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以“轴心突破”为观察视角,在此一大的历史语境下,随着“旧天人合一”向“新天人合一”的转变,早期“礼乐”系统中的宗教内涵被逐渐拉低,礼乐从宗教——政治扩展到伦理——社会的领域,同时造成了“天道”向“人道”方面的移动。同时,随着这一转变,礼乐传统中“巫”角色被...  

评分

又是一本拖了好久才读完的书,说起来买书的过程本来就有些故事,去年有不止一人像我推荐余英时先生的访谈录,就准备在网上买一本,结果遍搜各大电商,都处于无货阶段,恰逢那时网上流传广电将余先生的书列入禁书传闻,我对禁书什么的最感兴趣了,所以这反倒更加勾起我要读读余...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视野开阔,四平八稳,完成度高,如是一般学人之作可算够好了,但作为余大师的晚年收官之作,未免与期望值略有落差。书中多数立论多引自他人研究,自身创见较弱(即便“内在超越”、“德的内化”也不是没人说过)。虽强调“比较文化史的探索”,但所比较的对象其实只是古希腊,对希伯来和印度极少着墨;在比较时则再三强调共通之处,而倾向于忽视差异点,有时遂致失误(如由“哲学的突破”联想到“道术将为天下裂”,以为“breakthrough”和“裂”是“天造地设的两个相对应的字”,其实前者基于线性进化的时间观,后者是退化论建构),对宗教、神话、人类学的理解似稍浅。不过作为当时思想变革的纲要,勾勒出了主要路径。

评分

余大师此书最精彩的部分已见于《中国史新论•思想史分册》中。而文章已经显示出余大师笔力衰减,人入老年之相。

评分

本书要在指出先秦思想界之大变动,其实质在于对抗统治阶层籍“巫”垄断占祭,从而建构的“绝地天通”传统,内向超越以思想者之“人心”趋合于“道”,达到“德”的个人化和内在化,完成了中国式的轴心突破;然而此一剧变所实亦不能彻底脱离礼乐中巫文化的信念与实践,其色彩晕染及今;书购于盛传余英时遭禁时,得来不易,不忍草率读过,附笔记之

评分

本书要在指出先秦思想界之大变动,其实质在于对抗统治阶层籍“巫”垄断占祭,从而建构的“绝地天通”传统,内向超越以思想者之“人心”趋合于“道”,达到“德”的个人化和内在化,完成了中国式的轴心突破;然而此一剧变所实亦不能彻底脱离礼乐中巫文化的信念与实践,其色彩晕染及今;书购于盛传余英时遭禁时,得来不易,不忍草率读过,附笔记之

评分

在钱穆最后的遗稿中,提到了自己生平的最后一次彻悟,认定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余英时师承钱穆,由此发端,欲以此书为先秦诸子学的开端增添一个新的理解的层次,以巫术而通鬼神到以人心而通天道、从孔子以仁释礼、到诸子对礼乐的突破来诠释中国古代的轴心突破,其理甚明,让人不得不拳拳服膺以从其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