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2014-10-01# 夏周时期的“天人合一”是统治者通过巫与天的沟通,视为礼乐;孔子成功引“道”入心,让天人之际变成每个人都可以打通的“密道”,其路径为:心-气-德-道-天。这被余老师称为:文化轴心突破。相比其他古文明同类突破,其特点为:内向超越,即更侧重“合一”,而非...
评分早在一两年之前,余英时先生将有一部讨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问题的新著即将问世的消息,就已然而不胫而走,并引发了整个华语学术界、思想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广泛期待。屈指算来,余英时先生的上一部引发广泛反响的当时被传为“收官之作”的《朱熹的历史世...
评分以“轴心突破”为观察视角,在此一大的历史语境下,随着“旧天人合一”向“新天人合一”的转变,早期“礼乐”系统中的宗教内涵被逐渐拉低,礼乐从宗教——政治扩展到伦理——社会的领域,同时造成了“天道”向“人道”方面的移动。同时,随着这一转变,礼乐传统中“巫”角色被...
评分余英时先生一生对传统中国文化抱有同情,有类似钱穆先生所说的温情。因此,在历史中,他对古代中国思想世界的分析,始终偏重追寻这一文化倾向的缘起。 2013年12月,我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常常能和余英时先生见面。记得是12月9日,正是普镇下第一场雪的后一天,也是普镇下第...
评分以“轴心突破”为观察视角,在此一大的历史语境下,随着“旧天人合一”向“新天人合一”的转变,早期“礼乐”系统中的宗教内涵被逐渐拉低,礼乐从宗教——政治扩展到伦理——社会的领域,同时造成了“天道”向“人道”方面的移动。同时,随着这一转变,礼乐传统中“巫”角色被...
这部书是余英时春秋战国思想的一篇论文扩展出来的作品,他曾经提到过四次思想突破,而天人之际恰恰就是他想要论证的第一次思想突破。不过,他这篇文章,最后的参考书目中,既没有钱穆的《国学概论》和《国史大纲》,也没有李泽厚的《己卯五说》和《古代思想史论》这就有点启人疑窦了。因为,这两位对于先秦思想的解释,对于余英时的论证主题都有莫大的影响,余英时既不提,也不说,反而引用了很多西人和日人的说法,真是令人疑惑不解。钱穆认为儒家和墨家作为春秋后期,贵族与平民两大学派,对于突破西周封建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却没有从天人之际说法。而李泽厚的巫史传统,则是系统论证中国先秦如何从巫师转向史观的理性化发展,这都是余英时论证的重要支撑,却不见他提起。最后,朱维铮对于天人之际的论证,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余恐怕不知。
评分毫无用处的,垃圾山。
评分在钱穆最后的遗稿中,提到了自己生平的最后一次彻悟,认定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余英时师承钱穆,由此发端,欲以此书为先秦诸子学的开端增添一个新的理解的层次,以巫术而通鬼神到以人心而通天道、从孔子以仁释礼、到诸子对礼乐的突破来诠释中国古代的轴心突破,其理甚明,让人不得不拳拳服膺以从其说。
评分忙的话,看序言即可。
评分毫无用处的,垃圾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