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思想史 历史 知识分子 文化 文化研究 思想 *三联-余英时*
发表于2025-02-02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作者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论集。以胡适、钱穆、陈寅恪等20世纪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探讨在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刻现代危机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担者是如何自觉地在矛盾中奋力前行,在蜕变中进行现代转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精粹的同时担当起民族文化熔铸的历史使命。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在我看来,“现代危机”指向有两个,一是外部入侵,二是49年后知识分子的分野与遭遇。余英时通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尽可能还原了那些历史的场景。写胡适的几篇最令我佩服。而写陈寅恪的那几篇,虽有些牢骚之语,让人觉得有“影射”之嫌,但所论之处,都有材料佐证…… ps:三联毕竟是大出版社啊,有些地方审的尺度还真大呢。这书如果给后浪出,删减起来估计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一样。不过,现在这环境,余英时的书暂时是不可能出了……
评分舉重若輕
评分借来岚姆的书终于看完,好看,余英时的文章总是有理有据而且逻辑明确,用词也不会晦涩或者学院派,总而言之学术文章能写得如此平稳扎实已经很可观。大部分立足于近代中国,所谓危机迨延至今悬而未决,因此还是读得很感慨的。的确答案至今难寻,唯有自己努力。写胡适陈寅恪钱穆尤其深入,虽然对陈寅恪未免有过度诠释之嫌,但也是情理并举。最见学人功夫的是剖析新儒家一篇,入骨。
评分写陈寅恪的几篇,尤其见精神。
评分余英时这部论文集,虽然是以古代士大夫研究开始,但是主体却是现代化挑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应对,因此本书中选取了胡适、陈寅恪和钱穆作为代表,来回应西方现代化的挑战。从学科上,余英时是古代史的博士,也有数部古代思想是研究的专著,但是对于现代思想史,他却是只是玩票性质,比如对于陈寅恪的研究,就是他看到《论再生缘》和读陈寅恪诗的副产品。而胡适研究则是根据读胡颂平的《胡适年谱长编》和《胡适日记》的产物,均不是专门的研究。而钱穆研究,则契于钱穆的过世,他作为弟子撰写的纪念文章,继而深挖钱穆与新儒家的关系,撰写了鸿文《钱穆与新儒家》来澄清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余英时闯入现代思想领域,大体上还是出位之思,如果将这些作品当作严肃的研究,就不免错位。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此书有很多看法值得注意。
古代有古代的危机,现代有现代的危机,这是一个无奈的时代,永远都是如此,于是我们总是从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寻找一些让我们寄寓于情怀的元素。。。
评分余英时先生在《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里花了大篇幅给胡适,可见胡适之于现代中国思想史之重要。胡适在哥伦比亚拿的是哲学博士,不过他的哲学功夫不入金岳霖之眼,他的《中国哲学史》也不入冯友兰之眼。但这些都不重要。胡适之于中国的地位犹如但丁之于意大利,伏尔泰之于法国,...
评分余英時先生《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北京三聯2012年版)結集文章共十六篇,有十一篇已收錄在廣西師大2006年版的《余英時文集》里。《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有一篇是“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與《余英時文集》“從《日記》看胡適的生平幾個疑案”大同小異。推薦給沒有《余英...
评分梁启超“笔锋常带感情”,他一方面批判旧传统,一方面又激动读者热爱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很微妙的“矛盾统一”。 胡适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在梁启超之上。 现在大家都说“五四”是反传统的运动,“打倒孔家店”,“礼教吃人”,“全盘西方”等代表“五四”的主要精神。这大概是不错...
评分余英时先生在《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里花了大篇幅给胡适,可见胡适之于现代中国思想史之重要。胡适在哥伦比亚拿的是哲学博士,不过他的哲学功夫不入金岳霖之眼,他的《中国哲学史》也不入冯友兰之眼。但这些都不重要。胡适之于中国的地位犹如但丁之于意大利,伏尔泰之于法国,...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