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苏镇先生潜心研究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的力作。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陈苏镇,男,汉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苏省人,2001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代表作为《〈春秋〉与“汉道”》。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书中对王莽的改制有专门的分析,与汉武帝,汉宣帝的改革相比,王莽的改制从表面来看更接近儒生最高的目标,从实际已看,反而理想色彩全无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弄虚造假,收买不成换个噱头继续收买,结果就是直接崩盘。 这种完全乌托邦式的文化统和,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并无本质差...
喜欢简要的注释
评分既是政治文化研究,也是很扎实的政治思想史。略为不足之处似在某些推论不够严密(如将秦亡归结为关东关西文化差异,那汉初岂不也是),及缺少一些反向设问的问题意识。不过仍极有启发,从《春秋》的意识形态化,实际上还可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这种特殊的政治思想与神学的关系、为何中国政治传统惯于从历史中寻找意识形态根据和合法性、帝国构造的转变与治理逻辑等等。
评分涉及到思想史的部分不好读,既有思想主张又有师承渊源,材料分散,少而杂,好在听陈老师在课上讲的
评分政治史研究是北大古代史的特色,但两汉比较难做 以为资料太有限。陈老师这本书基本用两汉书的材料,却完全重写了两汉政治史,特点在于着眼政治史和学术史(主要是经学,或者叫春秋三传沉浮史)的互动关系,借这一双重奏结构,谈出了很多新意。
评分似乎是以《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为基础,做了空前的史料扩充、线索梳理、观点归纳。细小的观点有趣有理之处甚多,但整体上不够简约通透,结构并不复杂,观点也不难理解,但处理史料痴重,前后内容还有不少重复的。两汉经与史最难的地方,就是现有史料缺乏,不易支撑起某一个“史实”与“经义”之间是否真的存在逻辑关系,本书已经竭尽全力来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