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过去的史学界对此也已或隐或显地有所察识。怎样将这一论断建立在可以客观检证的历史事实之上,才是专业史学的本格任务。所以宋代士大夫的思维结构与行动模式在这部研究中占据了轴心的位置,本书副题主要即取义于此。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历史读得入了味儿,那历史便宛如真的活了。当然不是恐怖片里的起骸骨于泉下、冥界奇兵,而是历史事件与人物得以进入你的想象域。人不会联想到一种他从没见过的东西,再次感慨,宋朝怎么才进入我的生活。于是今世周遭与前尘往事建立联系,尽管有时只是一种不恰当的比附。 ...
评分原载《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六辑 学术界一般所谓“宋学”,乃宋代儒学之简称。钱穆先生曾说:“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明末之东林而始竭。”(...
评分 评分【簡 述】本文以“權利世界中的理學家”為題,由此展開對思想史外朱熹的介紹。但并不以朱熹的生平故事為記敘對象,而是希望從描繪他所身處的時代背景同政治文化特征入手去解釋朱熹的時代意義。文章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背景」、「理想」、「現實」、「歷史」,每一部分...
评分三年前,闻知余英时先生正在撰写有关朱熹的历史世界的著作,而且已经完成十余万字,颇有惊喜之感。然而数年之间,未见出版,中心期盼甚切。今年夏天,此书终于出版,题名为《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全书上下两册,共计长达一千余页,可谓鸿篇巨制。余先...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116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评分即便是朱小姐吃人参果,也有很受震动的时候。
评分绪说中把古文运动和道学形成放在一个框架中考察,很受启发。下编偏向史实的重建,考证不如思想史在行,写的象小说。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权力斗争。
评分历史研究缺乏哲学洞见将是多么可怕。哲学家固然受政治影响,但哲思活动本身始终有极强的超越性,若无能看到这一关键,再厚重的历史研究也都将沦为废话之书。
评分即便是朱小姐吃人参果,也有很受震动的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