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八十年代 访谈 查建英 文化 人文 历史 社会 中国
发表于2025-01-12
八十年代访谈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查建英,旅美女作家。笔名扎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最佳书籍之一”。
阿城的访谈怎一个通透了得
评分读其人访谈比读其人专著有趣多了,阿城自己都承认《常识和通识》里好些文章是凑出来的。真正的趣味往往在正襟危坐的话语之外。阿城一篇最佳,此人通透放达,很多想法都非常“灵”,语言又熨帖,讲琉璃厂淘书、讲“人民”的概念、讲知识结构的部分都精彩;李陀一篇次之,主要是对共同体之中“情谊”的强调使人心有戚戚,几个人一起做点事,彼此之间用“滚烫的压力”带来一种活跃的思想生活,这多少也是我现在的状态;陈丹青与林旭东的一篇又次之,陈的很多感受靠直觉、靠天赋、说得出、荡得开却学不来;林旭东则是另一种,经验里面出来的,非得经历过官样文化的淘洗,才辨得出别人表达与书写中的官样——那种“褐色的浪漫主义”,再红的血都会变成褐色,甚至包括八十年代“种种傻逼的热情”。
评分电子版不够给力,好几个人的访谈没有!(李陀栗宪庭陈平原甘阳林旭东都没有),然后是删节版。谁有没删节的电子版?(就是香港出版的哪本)
评分既然好的未必千秋万代,那坏的也不一定会源远流长
评分这本书是借来的,反正是一个个对话集,我也就慢慢读,读了很久很久。。。回望一个过去的时代,狂热、躁动、不安,透过一个个过去的历史,让我更清晰地审视当下吧。
在摇曳的车厢里,和美发来短信,“这本书太牛逼了”,她指的是《八十年代访谈录》。回来之后才发现,这之后她还有短信——“强烈的无力感”。 困惑。电话里几句交谈。明白了,那亦是一种曾经困惑我许久的无力感。 “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她问。 “我想是的。”...
评分这两天闲着,也终于把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看完了。几个月前我时不时还问人家介绍点书来看看,经常去书店都不知道买什么书好,往往会出现翻个几页就没兴致的情况。后来我发现就一个作者看下去,你会发现,跟博客链接似的从一个作者你会了解到N多的其他人的作品。密密麻麻...
评分我最早知道查建英这个名字,很遗憾,是在一本时尚杂志,大概采访的是关于美容保养之类的问题。下面附了她的简历,有本她编写的一本书叫做八十年代访谈录。 直到今年我才在三联书店买到这本书,很厚,读起来也不轻松,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在今天,你要找一本消遣的书非常...
评分《八十年代访谈录》是06年的书,到现在才看。这不是一本与时俱进、于是也与时俱废的书,它经得起等。 看的当中,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自己在想的很多问题,在八十年代早就讨论过一遍了啊;原来自己还没想清楚,还是模模糊糊摸索的问题,查建英已经清清楚楚跟人对话谈论...
评分这是我出生的年代,那是这个时代的末尾。也因此,我对那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的一切了解,都只来自于他人的叙述。可仅仅是这样的二手资料,已经给了我无限大的遐想空间,已让我对那个别人口中的八十年代向往不已。 这本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这么说:“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历史中...
八十年代访谈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