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音乐 随笔 音乐笔记 艺术 古典音乐 散文 杂文
发表于2025-02-02
陈丹青音乐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丹青音乐笔记》的内容是1992-1998年间,作者在纽约寓所陆续写给上海《音乐爱好者》双月刊的十几篇文章,包括“灵堂琴声”、“告别交响乐”、“赴死的演奏”、“外国音乐在外国”、“阶级与钢琴”等篇。
陈丹青,当代画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美国纽约,作为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接受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职位,现任绘画系第四研究室责任教授。
一向喜欢看这类随笔似的乐评。
评分可与《多余的素材》对读
评分画画的人谈音乐,总是有点矫情
评分才情功力,有時不及真摯要緊。
评分“伟大的作品,超越美学,直逼感官。巴赫的朴茂仁厚,怎么‘读’?莫扎特是等于有风吹过,太阳光照进来,又怎样去‘读’?亨德尔、海顿给宫廷写的大乐,英气勃勃,精力弥漫,贝多芬《英雄》、《命运》,主题劈头盖脸,哪容得你去‘读’它,你得将自己弄虚空了,交给音乐,由音乐来‘读’你。我们真的在听音乐吗,其实音乐在‘听’你,听听你是怎样一个人。”
两个月前的一天,友人让我推荐读物。彼时刚入手一本《外国音乐在外国》,尚未打开,就急着推荐给了他。装逼的痕迹是比较明显的:我都关注陈丹青了,我都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了,我牛逼吧!?再努努力是不是就可以睡文艺女青年了?我如是天真地盘算着。 但我并非是在对全书质量...
评分读了几本陈丹青的书,个人比较喜欢《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和《陈丹青音乐笔记》。 撇开内容和言论,读他的文章很舒服,不是行云流水,不是处处快感,不是内容深究,不是文字潇洒;陈丹青的文字就是说不出来的感觉,不是一个“好”字可以概括的;如果说陈丹青的文笔多精...
评分说起音乐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爱与执着,一首曲子在怎样的情景之下流淌进一个人的心中,又会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因此评定赏析音乐自然很难,我们会在像耶鲁大学《聆听音乐》那样的客场中学习些情绪涌动之下的妙不可言的精致结构,可是说到情感还是个人有个人的境遇。...
评分读这本的时候,每次听的都是complete edition of chopin。一整盒CD听完,书也看完了。 嗯。“巴赫就像是一座教堂,欧洲没了教堂还是教堂么?” 书中的观点很多都有所与我契合。而因为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做了很多文字以外的摘抄。 墓碑的教堂的音乐厅的故居的那些写的很感性。...
评分“音乐,可以在听者的联想中指具体而微的事物。”陈丹青听《斗牛士之歌》,想起的是六六年夏末秋初的夜色,想起弄堂口一群蜂拥而过的红卫兵,用上海话唱《卡门》的主题歌。他还说,每当《拉科齐进行曲》响起时,他眼前掠过的,是赣南山村的土屋,土墙,房梁,摇曳跳动的油灯灯...
陈丹青音乐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