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牟宗三
出品人:
页数:3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6313948
丛书系列:牟宗三文集
图书标签:
  • 哲学
  • 中国哲学
  • 牟宗三
  • 中哲
  • 新儒學
  • 国学
  • 哲學
  • 新儒家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佛教中国化
  • 经典解读
  • 思想史
  • 传统文化
  • 古代智慧
  • 现代启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作者以其卓越的识见和谨严的思辨,在准确把握哲学元典的基础上,对儒、佛、道等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学派思想作系统的诠解。全书虽重在讨论传统哲学,但却能以现代哲学的理念进行观照,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中反省、衡量中国哲学。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对中国哲学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

目录信息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重点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进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底意义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牟宗三先生确实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当代最伟大哲学家。 2,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儒释道三家,中国本土并非没有过类似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哲学家,譬如公孙龙,只不过由于人为的政治因素而刻意掩盖了理性主义在这片土地上的萌芽。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的是道德,其核心是人...  

评分

1978年,牟先生在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给研究生讲课,讲课的内容是“中国各期哲学的一个综述”,学生把讲课录音整理出来,经过牟宗三先生的“稍加润饰”,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中国哲学十九讲》。因此他保留了很大讲课笔录的特色:言辞之间可能不太严谨,经常例题去批判别人...  

评分

先表述下本书的主要纲要,与本人关于其描述的中国哲学的通俗化理解。 ——————————————分割线—————————————— 一、哲学的同与异 人一方面有着内在的精神生活,有着自己追求的道德与信仰,从这点看人具有神性;人另一方面有着外在的躯壳肉体,想表现内...  

评分

此《十九讲》乃一九七八年对台大哲学研究所诸生所讲者。当时口讲本无意成书。诸同学认为将各讲由录音整理成文可供学者悟人中国哲学之津梁,否则茫茫大海,渺无头绪,何由而知中国哲学之面貌耶?如是由陈博政、胡以娴、何淑静、尤惠贞、吴登台、李明辉六位同学分任其责,而以胡...  

评分

1,牟宗三先生确实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当代最伟大哲学家。 2,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儒释道三家,中国本土并非没有过类似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哲学家,譬如公孙龙,只不过由于人为的政治因素而刻意掩盖了理性主义在这片土地上的萌芽。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的是道德,其核心是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贤英于2010年6月5日捐赠

评分

两周时间 笔记半本 啃下来 咀嚼回甘 气通畅 心柔软 24岁连通木心 25岁连通傅聪 26岁连通牟宗三 自我挽救之大幸。逍遥齐物 归根复命 大部头才刚刚开始 努力而至吧。

评分

为什么我借的这本只有380页

评分

是我第一本哲学史书,读过之后可以蔑视胡适,冯友兰此辈。中国的哲学是内圣的intension哲学,但是把它当做学问来讲必须用西方思辨的道路和省察问题的方法,需要下大工夫。牟一生致力于融会贯通中国的三大教,又用西方的思辨一步步考察打量,接通中国文化的慧命,为中国儒家树立新的风骨,这在过去没法做到。在康德的基础上牟才得以做到,这是时代的问题,也要缘分,根器。有人说这本书最为简单,我不这么看,牟写这本书的时候儒释道的专著已经写完,这种讲座式的信口拈来,融会贯通最需要读者的自行梳理,而且必须要读书。12-17讲我没有读过大乘起信论,就暂时未看。其他章节与我的理念和经历多有谋和而觉得酣畅淋漓。总之这种哲学史只有新儒家能写的出来是有原因的。读完这本再读中西14,再读专著。无论怎样,先读圣贤吧

评分

我看了几个星期也搞不清老子所说的“无”、以及佛教的“无名”,这些基础都不懂就不用说比较宗教了,更别谈会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