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新闻 胡舒立 美国 新闻传播 随笔 传媒 报纸 散文随笔
发表于2024-12-22
访美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编辑推荐:
美国报业全景式观察与记录
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
•本书写给那些想了解美国新闻报业的读者,提供全景而真实记录,让人身临其境。
•本书从报人、报纸、报业三个角度,对美国报业做了深入的观察,通过此书很容易对美国报纸运行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本书是被称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从中不难看出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来源。
内容简介:
《访美记》是胡舒立对美国新闻业深度考察的全记录。她的美国之行,是一次“强化”采访,四个多月几乎都是在汽车轮子上度过的。一行十名国际记者自驾两辆中型吉普车,从中西部出发,最后经底特律回到圣保罗,走了25个州,晤谈了400多人,话题无所不包,可谓地地道道的美国报业“面面观”了。这次访美,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开始启蒙,从此她开始在中国推介、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媒体界产生巨大影响。
《访美记》分为三部分。报人、报纸、报业。从这三个角度,作者对美国报业做了全景式观察和记叙。
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IWMF)董事会委员、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及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舒立观察》等书。
二十年几前的书,现在看起来倒另有一番意思,但确实也觉得真没有再版的必要。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不知道现在这些报纸都怎么样了。
评分给三星半。失眠,索性起来翻书。《访美记》的第一部分写报人的内容是最为出彩的。占据100页的篇幅,讲了美国记者的职业梦,驻外记者的出国路等等,都是些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胡舒立这部分的文笔也生动。到了后来的报纸和报业部分就有些把资料稍稍修改就搬上来的感觉,主要反映各个报纸的发展史,但是又不那么深入,给个编年表,再加几个有点意思的故事,反正看起来比较乏味。此书成于九十年代,对于美国报业的观察还是偏理想化,总会拿自家的媒体与之对比。不过,还不错。
评分话说我真是不喜欢舒立大姐为代表装逼重利咄咄逼人的“美式”媒体人气质
评分不错!
评分報紙時代伴隨著歷史曲折總是充滿了理想和浪漫。但的確,這本書是出得太晚了,二十年前的描述性文字,對當時的中國報界或有啟迪之用,但現在關於美國新聞史的研究俯拾皆是,像是報人津津樂道的越戰密件、麥卡錫主義和水門事件也都是老到不能老的梗,且媒體生態開闔嬗變,對於解答新威權時代新聞專業如何自處,除了新聞自由的邊界抗爭可供借鑑,舊瓶裝新酒的意味相當有限。
21年前的这个时候,进入北京青年报学生通讯社做学生记者。 此后,中学里的同学和老师不断的劝我:你这么年轻就当记者了,索性走下去,考人大新闻系,做个记者。 我当时有些犹豫。直觉告诉我,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经过一些挣扎,我选择读北大法律系。考上了,读完了。顺理成章...
评分本书是1987年胡舒立去美国做访问学者3个月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1991年曾经出版,书名为《美国报海见闻录》,在2012年编辑徐晓将文章进行了裁剪调整,做了结构性手术,被命名为《访美记》重新进行了出版。 即便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本1987年的观感,也还是非常值得借鉴,尤其...
评分这本书是在另一本书的封底上推荐的,去图书馆不费力借到了。因为对于媒体和报纸的浓厚兴趣,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书中很详实地介绍了美国报业的各个层面,从报人、报纸和报业不同维度完成了这幅美国报纸的全景式描绘。 尽管距离当时的87年已经时隔27年之久,但对于美国一些著...
评分刚刚过去的 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搜索相关报道不难发现:话题主要围绕着“5G+4K/8K 超高清”等展开。 “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则以“融合·智慧——拥抱电视无限可能”为主题。一面是现实世界对于技术的关切,一面是记忆里胡舒立笔下80年代美国报业的黄金时期 ——“无报...
评分本书是1987年胡舒立去美国做访问学者3个月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1991年曾经出版,书名为《美国报海见闻录》,在2012年编辑徐晓将文章进行了裁剪调整,做了结构性手术,被命名为《访美记》重新进行了出版。 即便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本1987年的观感,也还是非常值得借鉴,尤其...
访美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