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08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重点新闻事件入手,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背景的还原和条分缕析,理性梳理从专业媒体到民间声音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解读,展现中国和世界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与错位,以及这错位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思维范式。
作者从新闻谈起,但不囿于新闻领域,更在书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呼唤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理性的大国心态,引导年轻一代用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怀和视野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
闾丘露薇,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
发表于东莞时报2011年1月16日第B05版:文化读工场 邻居家有个六岁小孩喜欢玩游戏,经常把两只眼睛凝聚起来扮斗鸡眼。有时候边扮边走路,因为测不准前面的距离,看不清周围的物体,突然就摔倒了。家长发现后,立即教育。小孩比较听话,改过了这个坏习惯,用正常的眼光看...
评分原文发表于1510博客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168e2d4c19cc5102,略有改动。 乍一读,《不分东西》似乎是一本有关新闻传播伦理的读物。从闾丘对若干案例苦口婆心的分析与反思来看,这本书通篇其实就讲了两个字:理性。媒体,往往会因为历史的原因、利益的原因、立...
评分闾丘露薇今年初出的书,寒假前想看,过完年这学期开学买的,因为看史,所以一直放着没看,一个月半前看完。以下是感想、评论和思考。 首先书名和封面很值得一说。不分东西,用书中的说法,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资讯接触面下的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一定会导...
评分从4月1号看了这本书后就一直念念不忘,因为没看完,直到今天才看完。这是一本有着很独特视角的书,因为作者特殊的身份,一个资深的新闻人。目前貌似就职于凤凰卫视。这就决定了她有着迅速贴近食物本身实质的特点以及从整体和大局观上思考的能力。 整本书从偏见出发,从个...
评分喜欢看闾丘露薇的东西,不管是她平时写的报道和评论,她管理的1510,或是刚刚由她接手的“走读大中华”。毫不避讳对这位战地玫瑰的欣赏,是因为从这个哲学系出身,半路出家的媒体人身上,我不仅看到了非科班背景却依旧可以追梦的可能性,更重要的,她的身上透着一种媒体人与众...
标记一下。因为闾丘露薇写的东西太一般了,像这种书就是被圈完钱后可以直接扔垃圾桶的。讲什么都讲得无比浮泛。实在搞不明白是怎么成为“名记”的。
评分偏见的产生源自资讯的缺乏。“我们要警惕,资讯缺乏往往导致偏见,而带着偏见的思考以及跟随而来的辩论,往往会导致争吵甚至分成敌我”。所以,敞开胸怀,试图给予更多的观点在你的脑子里生存的可能性,切勿保守成见。
评分花了两天时间看完,貌似我内心的新闻理想被唤醒了一点,不得不说很羡慕也很佩服可以接触这么多人和事的记者。
评分已有签名版
评分“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只有新闻和宣传的区别,不存在负面新闻和正面 新闻的区别。 要坚持程序的正义,而不仅仅是结果的正义。”从这两天闾丘被攻击想到三年前读的这本书,里面阐述关于偏见与新闻伦理的部分,今天看来更加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