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罗家伦、胡先骕这八位民国期间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校长。这些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治校过程中大放异彩,他们民主治校、自由育人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民国时期的大学经历了多次时局剧变。尤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老校长们有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使治下学校弦歌不绝。
现代大学的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倾向于专才教育,本书将再现民国老校长们倡导通才教育的远见卓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读本书可以知道民国老校长们是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关系;民国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学潮四起,本书将为你讲述民国校长在学生运动中如何舍己护犊的故事。
智效民,中国当代人文学者,1986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代表作有《心理的单间》《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八位大学校长》《往事知多少》《思想操练》等。其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被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奖定为“推荐之书”。
八位民国校长夯筑大学“灵魂”的求索 ——读智效民的《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 ■禾刀 学者艾瑞予曾有过如此慨叹,“曾照亮了中国学术天空的那批大学者,竟然都是民国时期的‘出产’,而随着岁月的滚滚向前,他们已经渐次凋零。令今人难堪的是,他们所留下的位置,竟然找不出...
评分王绍贝 □媒体人,广州 智效民先生这本《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的小书,通过八位民国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介绍和梳理,呈现出了整个民国时代的大学精神,窃以为大学之“魂”不仅是指大学的校长们,更重要的是指民国时代的大学精神。要理解这种大学精神,必须回到那个特定的...
评分八位民国校长夯筑大学“灵魂”的求索 ——读智效民的《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 ■禾刀 学者艾瑞予曾有过如此慨叹,“曾照亮了中国学术天空的那批大学者,竟然都是民国时期的‘出产’,而随着岁月的滚滚向前,他们已经渐次凋零。令今人难堪的是,他们所留下的位置,竟然找不出...
评分1936年,竺可桢评论当时大学教育的两大痼疾: “第一是重视学分,忽视了导师。学分制的弊病在于教师与学生很少接触,学生只要读满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是导师制却为学生接受教授的熏陶提供了保证,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第二是重视就业,忽视了学业。他说,大学生毕业...
评分民国时期战乱不断,武人们主要精力专注于军事,这给大学提供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富有爱国之情的大学校长们,本着振兴民族教育的梦想,在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淋漓尽致地展示各自的治校才能。民主精神、自由意志、教授治校、通识教育和大刀阔斧的教育革新,构成民国大学的整体风貌...
教育兴则少年强,我中国教育,路遥且远
评分虽然私货偏多影响了叙述的客观,但从另一方面说,这些私货未尝不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的中国大学教育审问录。八位老校长的事迹也足以代表民国那些年里相当一部分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理想和实践了,虽然从史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大学生的整体认知也不比今天好到哪去,但那样的师长确实少了,那样的校长更是难得。
评分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
评分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
评分我国能在战乱之年代,取得辉煌的学术成就,对比今朝,实在让人惭愧;文中所提民国校长的治学教育理念,在今看来,也很优秀,值得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