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http://blog.sina.com.cn/leiwon】这本书的主题虽然是企业史,事实上牵扯的问题很大,两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在作者的笔下均有提及。书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一句话是:“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的这一部企业史,...
评分读完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这三部曲,感觉作者的思想脉络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这个思想脉络或许可以用作者引用美国学者费正清的话很形象的表述出来: 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费正清写道:“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
评分收到何老师转吴先生新著或近两月,通略细摘竖读横览亦有数次。或许是退入中年,心绪混沌,不复少年时纵千年情。早记此后书之债,无奈迟迟未竟,实有些左右为难的心猿。话语是最大的欺骗之一,文字也往往成表意错误的途径。但愿“论史商文”之感,为意马偏而不远。 顺便说下编辑...
评分之前阅读了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还有阿耐的大江东去,感慨中国的企业在政府面前啥都不是,今天再阅读此作时,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历史长年累积的结果,正如书中前言所说,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虽然有时也会去喷政府,但了解了这个历史前提后,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去和...
评分让人荡气回肠的又从新审视了一遍历史,其中关于管仲的描写是在是到位,这位喜欢雕蛋的奢华宰相,果然带领着齐小白走向了富国强国之路,但是商人永远是利益驱动,最后还是败给了野蛮的武力,虽然秦朝的一统天下,让纷争的战国时代从此只能在史书中慢慢去回味了,但是其中我们经...
浩荡的两千年里一直飘荡着国家主义的幽灵,政府和商人始终是对立紧张的关系,商人谋求的永远是垄断的特权。
评分三部曲中最有思想力度的
评分可以当一部中国工商通史阅读。从管仲桑弘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有明以来为什么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分道扬镳?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现工业规模化的社会产业结构?为什么有市场经济萌芽,却没有过资本主义的萌芽?
评分我觉得这是他最水的书。每个主要朝代的代表人物有限的事实堆列及平浅的简短点评,只有众所周知的现象和影响,对产生根源缺乏深入有效的分析或者说独立的思考,比如:商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书里有写商业导致人口物资的流通,结合当时秦国位置国力的历史背景,这样的政策有其无奈必然性,而书里完全看不到类似思考。
评分一部在官家经营天下、力图将人们纳入扁平的社会层级结构的制度下,商业进行各种变通手段发展起来的历史。语言流畅精致,史料引用不突兀,琐碎的素材梳理得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