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之前阅读了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还有阿耐的大江东去,感慨中国的企业在政府面前啥都不是,今天再阅读此作时,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历史长年累积的结果,正如书中前言所说,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虽然有时也会去喷政府,但了解了这个历史前提后,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去和...
评分商业提起“财经评论”这一近些年在中国内地兴起的报刊写作类型,吴晓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他常年来亮相于各类一线财经杂志,为自由市场经济鼓与呼,在财经界和普通民众中拥有一大批支持者,是如今举足轻重的公共知识分子、“青年领袖”,而且还因为他耗费了...
评分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评分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评分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一本烂书,只有点,没有线,没有面。内部逻辑也混乱,中外对比图更是败笔。BTW, 书托去死。
评分我觉得这是他最水的书。每个主要朝代的代表人物有限的事实堆列及平浅的简短点评,只有众所周知的现象和影响,对产生根源缺乏深入有效的分析或者说独立的思考,比如:商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书里有写商业导致人口物资的流通,结合当时秦国位置国力的历史背景,这样的政策有其无奈必然性,而书里完全看不到类似思考。
评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前年一梦。作者也别有深意,浩荡取自皇恩浩荡,你挣到了是上面给你的,分分钟都会收回去。而历代皇帝也是逃不过无形的手。其实看历史,没有什么不同。
评分比其他两部好看,前两部更多的是沉重。这部书梳理了2000年来中华经济史的变迁,几处重大变革,前因后果,细细说来。春秋时的管仲如昙花一现,而后经济掌控者如出一辙地转向官商经济系统。不过说起来,这xx年三部曲说得好听点是统一在某个理论框架下,浑然一体,说得不好听就是颇有为论点找论据之嫌。希望还能看到持不同论点的经济史,兼听则明嘛。
评分History always repeat itself.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